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7.物理学中把力F和作用时间t的乘积Ft,叫做力对物体的冲量(或是物体受到的冲量),力和时间的单位组合为冲量的单位。若物体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F = kt,t的单位为s,k为常量,单位为N/s;从某一时刻t1(t1 > 0)开始计时,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的时刻为t2,求t1 ~ t2的时间内力F的冲量的大小。(要有必要的论证说明,画出相关的图象。)
16.(12分)在铁轨上有甲、乙两列车,甲车有前,乙车在后,分别以v甲= 15 m/s、v乙= 40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运动,当甲、乙距离为1500 m时,乙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2 m/s2,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
15.(12分)如图11所示的支架上,有不计重力的细绳AB,细绳与竖直墙壁夹角为60°,轻杆BC与竖直墙壁用铰链连接,夹角为30°,若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0 N,轻杆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是300 N,那么在B端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
14.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的纸带如图9所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约为____________m/s。根据某次实验纸带上的记录,在v-t图象中描出的点如图10所示,请在图10中做出该物体的v-t图象,求得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m/s2。
13.要测定个人的反应速度,按图8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 cm的直尺,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向下落下,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单位:cm)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A |
25 |
24 |
26 |
B |
28 |
24 |
21 |
C |
24 |
22 |
20 |
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_________s。(g = 10 m/s2)
12.许多变化过程,如气温的变化,股票的跌涨,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图象直观地反映其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测出相减数据,画出图象,找出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探究方法。请您举出物理中的两个实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写清条件、所做的图象、得出的数学表达式。例如:物体受力时,运动的图象a-,a∝
)
11.重为10 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3。现用F = 2 N的力向左作用于物体上,如图6所示,则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若把F = 2 N的力如图7所示作用于静止的物体A上,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
10.如图5所示,两弹簧K1、K2拴住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C,劲度系数分别为k1 = 500 N/m, k2= 250 N/m。现将K2另一端拴在地面上,K1的另一端用F = 15 N的竖直向上的力拉住,C物体处于静止,关于两弹簧的伸缩情况正确的是(仍在弹性限度内) ( )
A.K1伸长3 cm,K2压缩2 cm
B.K1伸长7 cm,K2压缩8 cm
C.K1伸长4 cm,K2压缩8 cm
D.K1伸长4 cm,K2压缩6 c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9.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首先大胆提出了“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落体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观点;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大胆地做出了“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也不减”的判断……。这一认识的飞跃过程在科学探究中称为“科学猜想”,它孕育了科学的重大发现。科学的猜想,能让人们在科学探究中把握住探究的方向,正确地设计实验,明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科学猜想的提出,一般经历的过程是 ( )
A.认真观察现象,凭借感觉,大胆地猜想
B.认真观察现象,经逻辑分析,推理判断,大胆地猜想
C.认真观察现象,凭借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想
D.认真观察现象,凭实验验证,大胆地猜想
8.一个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压缩一个松驰的竖直弹簧,弹簧原长是OA,被压缩到最低点时长度为OB,如图4所示,那么 ( )
A.球在A处速度最大
B.球在蓰加速度最大
C.球从A到B,一直做减速运动
D.球从A到B,做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