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分)如图5-17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为L的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s处各放有小物块A和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块B与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图5-17
(1)物体A运动过程中,物块B和木板C间的摩擦力;
(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设A在C板上滑动时,B相对于C板不动,则对BC有
μmg=2ma a=
又B依靠摩擦力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m==μg.因为am>a,所以B未相对C滑动而随木板C向右做加速运动
F=ma=μmg
方向向右.
(2)要使物块A刚好与物块B不发生碰撞,物块A运动到物块B处时,A、B的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2m)v1
设木板C在此过程中的位移为s1,则物块A的位移为s1+s,由动能定理
-μmg(s1+s)=mv12-mv02
μmgs1=(2m)v12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v0=
要使物块A、B发生相碰的条件是
v0>.
答案:(1)μmg 方向向右 (2)v0>
●意犹未尽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一语中的: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方面下手。
19.(10分)如图5-16所示,甲车质量m1=20 kg,车上有质量M=50 kg的人,甲车(连同车上的人)从足够长的斜坡上高h=0.45 m处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后继续向前滑动.此时质量m2=50 kg的乙车正以v0=1.8 m/s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两车相撞,当两车相距适当距离时,人从甲车跳到乙车上,求人跳出甲车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应在什么范围内?不计地面和斜坡的摩擦,取g=10 m/s2.
图5-16
解析:甲车(包括人)滑下斜坡后速度v甲==2 m/s.在人跳离甲车和人跳上乙车过程中,各自动量守恒.设人跳离甲车和跳上乙车后两车速度分别为v甲′和v乙′,则:
(M+m1)v甲=Mv+m1v甲′ ①
Mv-m2v0=(M+m2)v乙′ ②
恰不发生相撞的条件为
v甲′=±v乙′ ③
当v甲′=v乙′时代入数据
可得v=3.8 m/s
当v甲′=-v乙′时
v=4.8 m/s
故应满足:3.8 m/s≤v≤4.8 m/s.
答案:3.8 m/s≤v≤4.8 m/s
18.(9分)A、B两滑块在同一光滑的水平直导轨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用闪光照相,闪光4次摄得的闪光照片如图5-15所示.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为Δt,而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B两滑块均在0-80 cm刻度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通过x=55 cm处,滑块B恰好通过x=70 cm处.问:
图5-15
(1)碰撞发生在何处?
(2)碰撞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多长时间?
(3)两滑块的质量之比等于多少?
解析:(1)据题意经分析可判定:碰撞发生在第1、2两次闪光时刻之间,碰撞后B静止,故碰撞发生在x=60 cm处. ①
(2)碰撞后A向左做匀速运动,设其速度为vA′
vA′Δt=20 cm ②
从碰撞到第二次闪光时A向左运动10 cm,时间为,有:vA′=10 cm ③
从第一次闪光到发生碰撞时间为t,有:
t+=Δt ④
由②③④可得:t=Δt/2. ⑤
(3)取向右为正方向
碰撞前:A的速度vA= ⑥
B的速度 vB=- ⑦
碰撞后:A的速度vA′=- ⑧
B的速度vB′=0 ⑨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AvA+mBvB=mAvA′+mBvB′ ⑩
由⑥⑦⑧⑨⑩可得:mA∶mB=2∶3.
答案:(1)60 cm (2)Δt/2 (3)2∶3
17.(8分)(2004年北京理综,24)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
设A物体质量m1=1.0 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物体质量m2=3.0 kg,以速度v0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运动,如图5-14所示.若d=0.10 m,F=0.60 N,v0=0.20 m/s,求:
图5-14
(1)相互作用过程中A、B加速度的大小;
(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B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
(3)A、B间的最小距离.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1==0.60 m/s2
a2==0.20 m/s2.
(2)两者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近,由动量守恒
m2v0=(m1+m2)v v==0.15 m/s
|ΔEk|=m2v02-(m1+m2)v2=0.015 J.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v1=a1t
v2=v0-a2t
当v1=v2时
解得A、B两者距离最近时所用时间t=0.25 s s1=a1t2
s2=v0t-a2t2
Δs=s1+d-s2
将t=0.25 s代入,解得A、B间的最小距离Δsmin=0.075 m.
答案:(1)0.60 m/s2,0.20 m/s2
(2)0.015 J (3)0.075 m
16.(8分)(2001年全国,17)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孩a和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以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跳入水中,然后小孩b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2m)v0=MV+mv-mv
则小孩b跃出后船的速度为
V=v0=(1+)v0.
答案:(1+)v0
15.如图5-1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自左至右依次放着质量为2n-1m(n=1,2,……)的一列物块沿直线排列,现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A,先与物块1发生正碰,以后则连续地碰撞下去.假定每一次碰撞后,相撞的物块都黏合在一起,那么当碰撞到第_______个物块时A的动量是它最初动量的.
图5-13
解析:物块与1发生碰撞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1 v1=v0
与第2块相碰时
2mv1=4mv2 v2=v0
与第3块相碰时
4mv2=8mv3 v3=v0
┇
与第n块相碰后,速度为
vn=v0
与第n块相碰后A的动量为
mvn=mv0
由此可得,碰撞到第6个物块时,A的动量是它最初动量的.
答案:6
14.气球下系着一绳梯,其总质量为M,在绳梯上有一质量为m的人,整个系统原来静止在空中,此人相对绳梯以速度u向下爬,则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人向下爬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气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设气球原离地高度为H,若使人安全到达地面,绳梯至少长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可将人视为质点.
解析:气球和人原来静止,则浮力和系统总的重力之和为零,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设人向下爬时气球上升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u-v)=0
v=
人向下爬的速度大小为
=u-v=
人向下爬时,人和气球运动的位移关系为
Ms1=ms2
s1=s2=H
则绳梯的长度应为
L=s1+s2=H.
答案: H
13.如图5-1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都为M的小车A和B,两车用轻质弹簧相连,它们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有一质量为m的铁钉从高处自由落下,正好嵌在A车上,当两车速度再次相等时的速度为_______.
图5-12
解析:铁钉落到小车上,由A、B弹簧及铁钉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仍守恒.得:
2Mv0=(2M+m)v
v=2Mv0/(2M+m).
答案:2Mv0/(2M+m)
12.(2001年春季高考,13)如图5-11所示,质量为m=0.10 kg 的小钢球以v0=10 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下落h=5.0 m时撞击一钢板,撞后速度恰好反向.则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_______.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动量的大小为_______.(取g=10 m/s2)
图5-11
解析:由钢球与钢板撞后速度恰好反向,知钢球与钢板垂直撞击.钢球下落时间t==1 s
与水平面夹角为(90°-θ)
tan(90°-θ)====1
所以θ=45°
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的动量的大小为
p=mv=0.10×
=0.10× kg·m/s
= kg·m/s.
答案:45° kg·m/s
11.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滑行,A物体速度大小为8 m/s,B物体速度大小为4 m/s,两物体相碰后均静止,则两物体所受冲量大小之比为_________,两物体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物体间作用力大小相等,作用时间相等,两物体冲量之比为1∶1,由mAvA-mBvB=0得mA∶mB=vB∶vA=1∶2.
答案:1∶1 1∶2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