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3分) 在用如图11所示的向心力演示器,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关系》时,分别做了以下三个演示:
a:质量不同的钢球和铝球,当它们运动的半径r和角速度ω相同时,比较向心力的大小。
结论:
b: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运动半径相同,观察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结论:
c: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小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与运动半径之间的关系。结论:
17.(4分) 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1)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10(1)所示的演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0(2)的实验: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两个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
16.(6分) 如图9所示为一小球作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cm,如果g取10m/s2,那么:
(1)照相时闪光频率是_____________Hz
(2)小球平抛时的初速度是____________m/s
15. (9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重物质量为m=0.1kg,得到的实验打点纸带如图8所示,其中O点为刚开始下落时纸带的起始点,测出B、C、D三点到O点距离分别为70.18cm、77.76cm、85.73cm,C点的即时速度Vc=__________m/s,重物从O点下落到C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__J,动能增加了__________J。(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4.从2007年4月18日起,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时速将达到200公里以上。火车转弯时可以看成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火车速度提高会使外轨受损,为解决火车高速转弯时不使外轨受损这一难题,你认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 减小内外轨的高度差 B. 增加内外轨的高度差
C. 减小弯道半径 D. 增大弯道半径
第Ⅱ卷(非选择题54分)
13.以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经过时间t速度大小为,经过时间2t,速度大小的正确表达式应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B.+gt C. D.
12.在匀速圆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速度 B.速率 C.角速度 D.频率
11.物体在下列运动中机械能不守恒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水平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C.竖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7.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小的线速度一定大 B.角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
C.线速度大的角速度一定大 D.线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大
( )8.如图5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盘上,有一个相对盘静止的物体,随盘一起转动,关于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受到重力和盘面的支持力的作用
B.只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
C.除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还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D.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 )9.如图6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反向,而其大小保持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可能沿Ba运动
B.物体可能沿Bb运动
C.物体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 )10.如图7所示的皮带轮传动装置中右轮半径为2r,a为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为同轴轮,大轮的半径为4r,c为它边缘上的一点,小轮的半径为r,b为它边缘上的一点。若传动中皮带轮不打滑,则: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c点与b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4.一个小孩用200N的力,将质量为1kg的球踢出,使足球获得20m/s的初速度,飞行50m后着地,则小孩对足球做的功为:
A.200J B.400J C.1000J D.10000J
( )5.如图3所示,用长短不同、材料和粗细均相同的两根绳子各拴着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短绳容易断
B.两个小球以相同的线速度运动时,长绳容易断
C.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长绳容易断
D.不管怎样都是短绳容易断
( )6.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匀速行驶,地形如图4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