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55380  155388  155394  155398  155404  155406  155410  155416  155418  155424  155430  155434  155436  155440  155446  155448  155454  155458  155460  155464  155466  155470  155472  155474  155475  155476  155478  155479  155480  155482  155484  155488  155490  155494  155496  155500  155506  155508  155514  155518  155520  155524  155530  155536  155538  155544  155548  155550  155556  155560  155566  155574  447348 

3.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为m,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位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

 A.   B.C.     D.

试题详情

2. 如图,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面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C.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试题详情

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符合的是(   )

A.四匹马拉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试题详情

20、太阳系以外存在着许多恒星与行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运行的原理可以理解为,质量为M的恒星和质量为m的行星(M>m),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都有规则地运动着。如图所示,我们可认为行星在以某一定点C为中心、半径为a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没有表示出恒星)。设万有引力常量为G,恒星和行星的大小可忽略不计。

(1)恒星与点C间的距离是多少?

(2)试在图中粗略画出恒星运动的轨道和位置;

(3)计算恒星的运行速率v。

试题详情

19、据报道,最近的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已知一个在地球表面质量为50kg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约为800N,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求:

(1)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的半径之比约为多少?

(2)若在该行星上距行星表面2m高处,以10m/s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只小球(不计任何阻力),则小球的水平射程是多大?

试题详情

18、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半径R,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

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期T1,地球的自转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某同学根据以上

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M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

⑴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⑵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解得结果。

试题详情

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

单位。

17、起重机以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加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试题详情

1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力在第1s末和第2s末的功率之比为     ;重力在第1s内和第2s内的平均功率之比是     

试题详情

15、图为“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飞行路线示意图

(1)在探测器飞离地球的过程中,地球对它的引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已知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为M:M=1:81。当探测器飞至月地连线上某点P时,月球与地球对它的引力恰好抵消,此时P到月球球心与地球球心的距离之比为   

试题详情

14、若已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引力常量为,那么在该行星表面附近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角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