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5466  15474  15480  15484  15490  15492  15496  15502  15504  15510  15516  15520  15522  15526  15532  15534  15540  15544  15546  15550  15552  15556  15558  15560  15561  15562  15564  15565  15566  15568  15570  15574  15576  15580  15582  15586  15592  15594  15600  15604  15606  15610  15616  15622  15624  15630  15634  15636  15642  15646  15652  15660  447348 

3.教科书体例结构

教科书按章节编排,简单结构如下图所示:

试题详情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所有学生至少应从中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试题详情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高中化学
课  程
选修课程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必修课程 
化学1 
化学2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教科书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化学1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2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科书还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在呈现知识时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注意启发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引入,合理构建教学情境;编入了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例如,探究铁盐和铝盐的净水作用,调查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设计电池装置,上网查阅元素周期表等;充分注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适当引入科技、资料等,以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新知识,例如,介绍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饮用水消毒、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反映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时代特色,例如介绍未来金属钛、新型材料、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等。

试题详情

2.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所以,选修模块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不同章节,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例如,《化学与生活》以介绍化学与健康、卫生、材料、环保等方面关系的知识为主,不追求化学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意在使学生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作用。而《化学反应原理》则是为对化学原理有较高要求的学生所设计的,在陈述方式和内容深度上仍保持高中阶段应有的要求及与基础模块的衔接,但是更注重于学科知识的认知过程和要求,在叙述与推演上更重视事物间的科学内涵与发展的逻辑关系。

试题详情

教科书注意正确处理社会发展需求,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各模块内容的要求与结构,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

1.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准备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全面落实这些目标,教科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必修《化学1》和《化学2》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学科知识的深度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略低于过去,因为加强和突出基础性,所以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方面,更好地体现出“少而精”的原则。《化学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复习基本的化学反应、元素化合物基本知识、巩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重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实践与培养。《化学2》则是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试题详情

6.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亲历性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因此力求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例如,教科书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引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又如,教科书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为一体;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版面设计做到人性化,力求活泼大方,美观优雅;文字精炼流畅,尽可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读性;适当以图代文,以表格代文,以增大信息容量;为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选择性,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供学生自学或复习之用,并为教师教学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试题详情

5.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科书不仅提供了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意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如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关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地反映了由于人类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科书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试题详情

4.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科书创设了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