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教科书的编写建立在深入研究,广泛合作的基础之上。编写组研究了化学科学的历史及发展,查阅了各国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材,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我国教科书发展的历程和多套教科书,最终确定了新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成立多个专题研究小组,如实验、探究课题组、习题研究课题组、学科专项研究课题组等。同时,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深入工厂、学校、科研单位访问、参观和调查,并召开了调研会、座谈会等。
编写队伍中包括化学学科专家、化学教育专家、一线教研员、中学教师及教材专职编写人员等。每册教科书成稿后均召开了审稿会,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反复修改。但是,按照模块形式编写教科书,还缺乏经验和教学实践;对于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都能够起到恰如其分的“指导”作用,更有难以尽善的感觉,为此迫切期望使用本教科书的教师和同学们提出建议和批评。也诚挚地希望化学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关心化学教学改革的社会各界人士给以关注及指正。
我们确信,当新的教科书汲取了试用过程中的经验,融入了试验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和心血时,必将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更加为广大师生所热爱。
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必修1 必修2》培训资料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将组织开发有关的教材资源,如图书(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实验类、探究活动类、练习指导类、教师培训类、补充拓展资料类、教学设计及教案等)、音像(实际情景、现场实验等)、电子(教学指导、实验指导、练习、网络)等资源;并且,考虑到各地学校不同的条件,在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中,不仅提供了一些在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活动建议和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可供查询的互联网网址、参考书目等。
7.以教科书为基础,努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目的、计划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渠道,因此,最经常、最直接和最活跃的课程资源来自以教科书为主要媒体而进行的师生教学活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关于这一点,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来自图书、报刊、音像资源、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来自社区的生产、生活的生动实践性课程资源;来自各个方面和多种形式教学研究活动的教师之间交流性课程资源等。在本书中,考虑到各地学校不同的条件,不仅提供了一些在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活动建议和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可供查询的互联网网址、参考书目等。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重大变革,是一件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也是一个逐渐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课程改革这一伟大事业中,作为课程改革主力军的您──教师,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真诚希望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勇于探索,积极创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我们也真诚希望您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爱护和培育这一新生事物,提出您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我们坚信经过几年的试用和修改,当新的教科书中融入广大试用教师的经验、心血时,教科书将逐渐丰富,更加完善起来。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与广大教师一道,共同缔造一套新世纪的化学教科书,共同成就教育改革大业。
6.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科书以多种形式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紧密联系的内容,并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其中。高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充分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关注化学应用的具体事例,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一些鲜活生动的事例,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化学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人们对化学的误解与疏远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作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的化学必须面对这一现实,用科学态度来看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在介绍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某些物质对环境、健康可能的负面影响,更应突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作用及贡献,这体现了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清楚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清楚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整体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钻研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知识难度。例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第二章,对“胶体”,只涉及它的介稳性、丁达尔效应,对于胶体其他性质则不涉及。对于“离子反应”,只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生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不要引入利用“双线桥”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也仅限于教科书的例子;不必引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较复杂的计算以及“单线桥”等内容。这里所提及的某些问题在第三、四章元素及化合物的章节中及化学2中还会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能一下子达到的。
3.使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维目标的老路。
例如,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情景设计等。又如,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会学习的技能;通过实验学会基本操作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并获得探究的乐趣;通过思考和问题讨论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根据元素及化合物性质联系其用途,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兴趣,感受生活的多彩。
2.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除应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如激励学生的技能、组织学生活动的技能、使用计算机等电化教学设施的技能、社会活动技能、开拓教学资源的技能、评价技能等。
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例如,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等。
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例如,讲授法是教师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完成较多教学任务的有效办法。探究法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各种教学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在使用新教科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多数情况时,在一堂课中多种教学方法可以结合或交替使用。一句话,就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实事求是地选择教学方法,这也就是最优化的思想。
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实验、科学探究等活动,要认真组织和实施。新课程实验不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目的是让教师去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实验。因此,教师对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不仅要做、会做,还应该十分有把握。并从中挑选实验室条件已具备、学生能在课内完成、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比较安全的实验尽可能都让学生去完成。教师要努力去改进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成功率更高。
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可以采取包括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实验评价、纸笔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的要求,化学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的具体体现。使用新教科书,首先应该从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开始,结合教科书领会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要重新认识教科书,过去总是认为“教科书就是知识”。因此,教科书内容一般都是定论、共识或公认的原理、定理等,而很少提及有争议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科书的认识也应有新的变化──“教科书是范例”,也就是把教科书看作是一种基本教学资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获得知识的学习案例或范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引起学生分析、理解并进行反思、批判,最终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从中领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而这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用。
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事物需要重新认识,如对教师角色变化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全面评价的认识……这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步体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