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59086  159094  159100  159104  159110  159112  159116  159122  159124  159130  159136  159140  159142  159146  159152  159154  159160  159164  159166  159170  159172  159176  159178  159180  159181  159182  159184  159185  159186  159188  159190  159194  159196  159200  159202  159206  159212  159214  159220  159224  159226  159230  159236  159242  159244  159250  159254  159256  159262  159266  159272  159280  447348 

2. 对质量为m1和质量为m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 = G,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m1和m2所受引力的大小与各自的质量成正比

    (D)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试题详情

1. 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 = k,下列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B)R代表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

    (C)T代表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D)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试题详情

18.(12分)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A放在水平地面上;B、C两物体通过细绳绕过轻质定滑轮相连,C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用手拿住C,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ab段的细线竖直、cd段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4m,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C后它沿斜面下滑,A刚离开地面时,B获得最大速度,求:

(1) 从释放C到物体A刚离开地面时,物体C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2) 斜面倾角

(3) B的最大速度vBm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3级2010-2011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试题详情

17.(12分)如图所示,已知半径分别为R和r(R>r)的甲、乙两个光滑的圆形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甲轨道左侧又连接一个光滑的轨道,两圆形轨道之间由一条水平轨道CD相连.一小球自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先滑上甲轨道,通过动摩擦因数为μCD段,又滑上乙轨道,最后离开圆轨道.若小球在两圆轨道的最高点对轨道压力都恰好为零.试求:

(1)分别经过CD时的速度;

(2)小球释放的高度h

(3)水平CD段的长度.


 
 

试题详情

16.(10分)一宇航员抵达一半径为R的星球表面后,为了测定该星球的质量M,做如下实验,取一根细线穿过光滑的细直管,细线一端栓一质量为m的砝码,另一端连在一固定的测力计上,手握细直管抡动砝码,使它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停止抡动细直管,砝码可继续在同一竖直平面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观察测力计得到,当砝码运动到圆周的最低点时,测力计的读数为;当砝码运动到圆周的最高点时,测力计的读数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试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和测量结果,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质量M;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试题详情

15.(9分)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B距地面的高度h=0.80m.有一滑块从A点以v0 =6.0m/s的初速度在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滑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运动到平台边缘的B点后水平飞出.已知AB=2.7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滑块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落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

(3)滑块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结果可直接用三角函数表示)。


 
 

试题详情

14.(8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m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所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就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选取纸带打出的五个连续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其余如图,使用电源的频率为f(频率为周期的倒数),则打C点时重锺的速度为        ,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重锤的动能为       ,打点计时器在打O点和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

(2)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略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带着纸带下落的过程中存在着阻力作用,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g,用(1)小题及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表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试题详情

13.(7分)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1分)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2)(2分)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 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             ;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

(3)(4分)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3)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0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 s曝光一次,该小球运动到图中位置2时速度大小为    m/s(g取10m/s2)。

 

试题详情

2.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试题详情

1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连接,且mMM与地面间摩擦不计.开始时,m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设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对于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B.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M各自的动能最大

C.由于F1F2大小不变,所以mM各自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D.由于F1F2均做正功,故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