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59858  159866  159872  159876  159882  159884  159888  159894  159896  159902  159908  159912  159914  159918  159924  159926  159932  159936  159938  159942  159944  159948  159950  159952  159953  159954  159956  159957  159958  159960  159962  159966  159968  159972  159974  159978  159984  159986  159992  159996  159998  160002  160008  160014  160016  160022  160026  160028  160034  160038  160044  160052  447348 

3.一整在玻璃中波长为4000的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真空界面,当入射角i=sin-1()   时就无法进入真空,则此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为:(   )

A.6000,7.5×1014Hz      B.6000,5×1014Hz  

C.4000,7.5×1014Hz      D.4000,5×1014Hz  

试题详情

2.在杨氏干涉实验中,用一束折光照射小孔,在其后的双孔处用紫色玻璃挡住一孔,用红色玻璃挡住另一孔,则在屏上(   )

A.出现红紫相同的干涉条纹;

B.红色干涉条纹;

C.紫色干涉条纹;

D.无干涉条纹。

试题详情

1.红光和紫光的波长分别为λ1和λ2,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分别为υ1和υ2,在水中传播速度为u1u2,当用同样的双缝装置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所产生的条纹间距为△x1和△x2,则(   )

A.λ1<λ2        B.υ1>υ2

C.1u2         D.△x1<△x2

试题详情

例1.用包括红、绿、紫三种色光的复色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在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离中心条纹最近的干涉条纹是(   )

A.红色条纹;         B.绿色条纹;

C.紫色条纹;        D.三种条纹中心条纹的距离相等

分析:不同色光波长不同,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与光波长成正比。

解:双缝干涉现象中将在光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距与光波长成正比,中心处应该是三种单色光的干涉中央明纹叠加,形成的复色光条纹,考虑到紫光波长最短,紫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所以,靠中心条纹最近的应该是紫色条纹。比例应选C。

例2.用红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直间距均匀的红色的干涉条纹,今用不透光的障碍物堵起一条缝,则屏上(   )

A.一片黑暗;    B.一片红色;

C.仍然是红色的干涉条纹,只是亮相减弱;

D.仍然是明、暗相间的红色条纹,但条纹间距不相同。

分析:红色透过双缝将发生双缝干涉现象;堵起一条缝后红光只能透过单缝而发生单缝衍射现象。注意到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单缝衍射的条纹间距是不同的。

解:堵起一条缝后红光只能透过单缝而射到屏上发生单缝衍射现象,也应将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红色条纹,只是单缝衍射所产生的衍射条纹间距不均匀,由此知:此例应选D。

例3.试分析下列光现象各属于哪种:夏天的树荫下出现了很多小的图形亮斑,这是______________;雨后路面上油膜呈现出彩色,这是_____________;在阳光照射下有时玻璃片的边缘呈现出彩色,这是_____________.

分析:比例要求了解各种光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基本特征。

解:夏天树荫下出现小的图形亮斑是光的小孔成像现象,这些图形斑实际上是太阳经茂密的枝叶间的小孔所形成的像;雨后路面上油膜呈现彩色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由于阳光是复色光,不同色光波长不同,将会在油膜的不同厚度、处经前,后表面反射叠加加强,这才使得复色光经油膜的薄膜干涉后呈现出彩色;阳光照射下玻璃片边缘呈现出彩色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色光经玻璃片边缘两次折射后偏折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是因色散而呈现出彩色的原因所在。

例4.和红外线相比,x射线的频率比较__________;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较__________;水对其折射率比较________;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比较________;绕过障碍物的本领比较___________;穿透能力比较__________。

分析:要求熟悉电磁波谱,同时要了解频率,波速、折射率、波长、穿透能力等因素间的关系。

解:从电磁波谱的排列中可知,x射线的频率的红外线要高。而频率越高,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介质对其的折射率越高,在介质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越小,波长越短而导致绕过障碍物的本领越多,能量越多而导致穿透能力越强。由此知:此例应依次填充:高、慢、大、小、弱、强。

单元检测

试题详情

4.光的电磁说理论

(1)光的电磁说理论  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充分说明光是一种波,而建立在一定理论研究(麦克斯韦理论)和实验事实基础(光速与电磁波速的比较,光的偏振等)上的光的电磁说更进一步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2)电磁波谱  光与其它电磁波一起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起来,构成所谓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3)各波段电磁波的比较(见表16-1)

        表16-1

电磁波
产生机理
主要应用
无线电波
电路中自由电子振动
无线电广播电视
红外线
原子核外外层电子跃迁
热作用
可见光
原子核外外层电子跃迁
视觉效应
紫外线
原子核外外层电子跃迁
荧光效应,化学作用
x射线
原子核外内层电子跃迁
医用、人体透视
γ射线
核内能级跃迁
金属探伤等

试题详情

3.光的偏振现象

(1)自然光与偏振光: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强度均相同的光称自然光;只沿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称偏振光。

(2)偏振现象:自然光经过某一偏振片(起偏器)A后即变为偏振光;若再使光经过另一偏振片(检偏器)B并逐渐转动偏振片B使A与B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则光就完全不能透过偏振片B。这样的现象叫做光的偏振现象。

(3)意义:光的偏振现象充分表明光波是横波。因为偏振现象是横波所特有的现象。

试题详情

2.光的衍射现象

(1)现象:光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2)意义:光的衍射现象进一步表明光是波。

(3)条件:从理论上讲衍射是无条件的,但需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其条件是阻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波可比(接近光波长或小于光波长)。

(4)单缝衍射:光通过单缝照射到屏上时,屏上将出现“有明有暗,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与双缝干涉的干涉条纹不同的是:干涉条纹均匀分布,而衍射条纹的中央明纹较宽,较亮。

(5)泊松亮斑:光照射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阴影中心处出现的衍射亮斑。

试题详情

1.光的干涉现象

(1)现象:两列相干光波在相遇的区域内叠加干涉,形成“有明有暗,明暗相间”的干涉纹。

(2)意义:光的干涉现象充分证实了光具有波动的特性。

(3)相干条件: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4)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获得的两列相干光波叠加而形成的干涉现象。若从双缝射出的是频率相同,相差为零的光波,则屏上到达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光的半波长的偶(奇)数倍处,将出现明(暗)纹。若双缝间距为d,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为L,入射光波长为λ,则相邻明(暗)纹间距为

  △x=

上述关系式给出了一种“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5)薄膜干涉:由透明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相干光波叠加而形成的干涉现象。利用薄膜干涉可以检验工件平面是否平整,还可以作为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

试题详情

24.把一个质量m=0.2kg的小球放在高度h=5.0m的直杆的顶端(如图所示)。一颗质量m′=0.01kg的子弹以v0=500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击中小球,并穿过球心。小球落地处距杆的距离s=20m。求:

(1)子弹落地处离杆的距离s′;

(2)小球与子弹组成的系统内能的增量△U

试题详情

23.如图所示,A、B为两块水平放置的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一个质量m=10-4kg,电量q=5×10-5C的带正电微粒静止于两板的正中央。已知两板间的距离为d=20cm,g=10m/s2,求:

  (1)两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两板间的电势差;

  (3)若用某种方法将带电微粒的带电量减少一半,使带电粒子从两板正中央由静止开始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粒子撞到板上?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