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65977  165985  165991  165995  166001  166003  166007  166013  166015  166021  166027  166031  166033  166037  166043  166045  166051  166055  166057  166061  166063  166067  166069  166071  166072  166073  166075  166076  166077  166079  166081  166085  166087  166091  166093  166097  166103  166105  166111  166115  166117  166121  166127  166133  166135  166141  166145  166147  166153  166157  166163  166171  447348 

14.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所用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他第一次测得悬线长l1(未加入摆球半径),周期为T1;第二次测得悬线长为l2,周期为T2.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确定当地的g值为多少?

答案:g=

解析:设摆球重心距球心上表面距离为r,则

T1=2π                                 ①

T2=2π                                 ②

由①②得r=                             ③

③代入①得g=.

试题详情

13.在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中,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距离为h m,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个水滴到达盘中开始计时,到第n个水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T s,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

答案:2(n-1)2h/T2

解析:当第一个水滴到达盘中时开始计时至第n个水滴落至盘中,所用时间为T s,则两个相邻的水滴所用时间为t=T/(n-1),而这个时间恰好是一个水滴下落h m的时间,由h=gt2/2得g=2h/t2=2(n-1)2h/T2.

试题详情

1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的摆角应___________.从摆球经过_________开始计时,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摆球的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测定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他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实验室处在高山上,离海平面太高

B.单摆所用的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的时间进行计算

D.以摆球直径与摆线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答案:小于5°  平衡位置

(1)

(2)CD

解析:(1)因为g=                             ①

T=,l′=(l+)代入①

得:g=.

(2)C正确,由于T<T

所以g>g.

D正确:l=(l+d)>l

所以g>g.

A错:高山上比海平面g小

g<g.

B错:g与摆球质量无关.

试题详情

11.下图为一单摆振动30次秒表的指示位置,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 s,单摆周期是_________s.

答案:35.2  1.17

试题详情

10.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摆动时偏角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____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

(2)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所示,O为悬挂点.从图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___m;

(3)若用l表示摆长,T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_.

答案:(1)偏角小于5°  低

(2)0.995 0

(3)4π2l/T2

试题详情

9.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____.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 cm,用刻度尺的零刻线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甲)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_______.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_____ 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_____ s.

答案:  0.874 0 m或87.40 cm  75.2  1.88

解析:4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将所测得的l和T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算出g.单摆的摆长应等于测量值88.40 cm减掉摆球的半径1 cm,得到87.40 cm.

试题详情

8.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将你所选用的器材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1 m左右的细绳;   B.长30 cm左右的细绳;   C.直径2 cm的铅球;

D.直径2 cm的铁球;    E.秒表;           F.时钟;

G.分度值是1 cm的直尺;

H.分度值是1 mm的直尺.

所选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对摆球偏离竖直线的要求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E、H  (2)偏角要求小于5°  理由见解析

解析:(1)根据本实验的原理:振动的单摆,当摆角小于5°时,其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而与偏角的大小(振幅)、摆球的质量无关,周期公式为:T=2π.经变换得g=.因此,在实验中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出g的值,而不是验证单摆的振动规律.如果在实验中选用较短的摆线,既会增大摆长的测量误差,又不易于保证偏角θ小于5°.摆线较长,摆角容易满足小于5°的要求,单摆的振动缓慢,方便计数和计时,所以应选A.摆球应尽量选重的,所以选C.

因为单摆振动周期T的测量误差对重力加速度g的影响较大,所以计时工具应选精确度高一些的秒表.摆长的测量误差同时对g的影响较大,也应选精度较高的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

(2)因为当摆球振动时,球所受的回复力F=mgsinθ,只有当θ<5°时,sinθ≈θ,此摆才称为单摆,其振动才是简谐运动,周期T=2π的关系式才成立.

试题详情

7.一位同学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将单摆挂起后,进行了如下步骤:

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

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然后放开,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

C.将所测得的l和T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算出g,将它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写入报告中去

指出上面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写出该步骤的字母,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要用卡尺量出摆球直径d,摆长l等于摆线长与之和;B.T=;C.g应多测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

解析:本题偏重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测摆长应测出摆球的重心到悬点的距离.要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d,摆长l等于“摆的长加d/2”.

测周期是关键,也是本题难点、易错点.题中所述从第1次到第60次通过最低点,经历的时间是(60-1)/2=29.5个周期,所以T=t/29.5.

在数据处理上,应分别对l和T测量多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l和T,然后代入公式=4π2l/T2,求出的g值才可以作为实验最终结果.也可以测多次l和T,用g=4π2l/T2算出多个g值,再用g=(g1+g2+…+gn)/n求平均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偶然误差.

试题详情

6.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大了

C.开始计时时,迟按秒表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全振动

答案:B

解析:因为g=,l<lg<g,B正确.

对于A:l>l,g>g

对于C:T<T,g>g

对于D:T<T,g>g

试题详情

5.某学生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在以下各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步骤是(   )

A.在未悬挂之前先测定好摆长

B.测得的摆长为10 cm

C.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摆角约15°后,让其在竖直平面内振动

D.测单摆周期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答案:ABC

解析:应在悬挂好后,利用米尺来测量摆长,A错.测出的摆长不能是10 cm,这样l不满足单摆条件l>>R,B错.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摆角应小于5°,C错,只有D正确.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