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66065  166073  166079  166083  166089  166091  166095  166101  166103  166109  166115  166119  166121  166125  166131  166133  166139  166143  166145  166149  166151  166155  166157  166159  166160  166161  166163  166164  166165  166167  166169  166173  166175  166179  166181  166185  166191  166193  166199  166203  166205  166209  166215  166221  166223  166229  166233  166235  166241  166245  166251  166259  447348 

7.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A和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人站在A车上,两车均静止.若这个人从A车跳到B车,接着又跳回A车,仍与A车保持相对静止,则此时关于A车的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于零        B.小于B车的速率

C.大于B车的速率    D.等于B车的速率

思路分析:两车与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初动量为零,故(mA+m)vA=mBvB.因mA=mB   所以vA<vB.

答案:B

试题详情

6.小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左端另有一物体A以水平初速度v0冲上小车,并向车的右端滑行,如图8-4-8所示.由于A、B间存在摩擦,因而A在B上滑行后,A开始做减速运动,B做加速运动(设B车足够长),则B速度达到最大时,应该出现在(   )

图8-4-8

A.A的速度最小时             B.A、B的速度相等时

C.A在B上相对于B停止滑动时      D.B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答案:ABCD

试题详情

5.如图8-4-7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木块之间夹一被压缩的弹簧,当弹簧放开时,它们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上,A的落地点与桌边水平距离为0.5 m,B的落地点距离桌边为1 m.那么(   )

图8-4-7

A.A、B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比为1∶2

B.A、B质量比为2∶1

C.未脱离弹簧时,A、B所受冲量比为1∶2

D.未脱离弹簧时,A、B加速度之比为1∶2

答案:ABD

试题详情

4.两球相向运动,发生正碰,碰撞后两球均静止,于是可以判定,在碰撞以前(   )

A.两球的质量相等

B.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C.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D.以上都不正确

思路分析:由动量守恒定律:p1+p2=0.可以判断出,碰撞前的总动量为零,两球动量等大,反向,不能确定两球的质量和速度关系,可得选项C正确.

答案:C

综合·应用·创新 

试题详情

3.一辆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匀速滑行,车上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向行驶正前方抛出一质量为m的物体,结果车速减为原来的3/4.接着又以同样的对地速度v向前再抛出一质量为m的物体,此时车速减为最初速度的(   )

A.不到一半      B.一半

C.超过一半      D.无法确定

思路分析:第一次抛出,由动量守恒Mv1=(M-m)v1+mv              ①

第二次抛出(M-m)v1=(M-2m)v2+mv                       ②

求得:v2=·

答案:A

试题详情

2.如图8-4-6所示,两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条直线相向运动.已知m1=2 kg,m2=4 kg,m1以2 m/s的速度向右运动,m2以8 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两球相碰后,m1以10 m/s的速度向左运动,由此可得(   )

图8-4-6

A.相碰后m2的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左

B.相碰后m2的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右

C.在相碰过程中,m2的动量改变大小是24 kg·m/s,方向向右

D.在相碰过程中,m1所受冲量大小是24 N·s,方向向左

思路分析:以向右的方向为正,A、B两球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即2×2 kg·m/s-4×8 kg·m/s=2×(-10) kg·m/s+4v2

v2′=-2 m/s,负号表示v2′方向向左,选项A正确.Δp2=mv2′-mv2=4×(-2) kg·m/s-4×(-8) kg·m/s=24 kg·m/s.选项C正确.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选项D正确.

答案:ACD

试题详情

1.一弹簧枪可射出速度为10 m/s的铅弹,现对准以6 m/s的速度沿光滑桌面迎面滑来的软木块发射一颗铅弹,铅弹射入木块后未穿出,木块继续向前运动,但速度变为5 m/s.如果想让木块停止运动,并且铅弹射入木块后都不会穿出,则再向木块迎面射入的铅弹数应为(   )

A.5颗      B.6颗      C.7颗      D.8颗

思路分析:铅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木块和铅弹质量分别为M、m,以木块原来前进方向为正方向,则Mv1-mv2=(M+m)v1′代入数据

得6M-10m=(M+m)×5  M=15m

当木块停止运动时需射入n颗铅弹则有:(M+m)v1′-nmv2=0,n==8.

答案:D

试题详情

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8-6-8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图8-6-8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8-6-9并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 “BC”或“CD”或“DE”).

图8-6-9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总动量=____________kg·m/s;碰后总动量=____________kg·m/s.

思路分析:(1)碰前A车做匀速运动,碰后A和B一起也做匀速运动,因此计算碰撞前后车子速度时应选点子分布均匀段,选BC段计算碰前A车的速度,选DE段计算碰后A和B一起运动的速度.CD段包含碰前、碰后及碰撞的过程,点子分布不均匀,不能用.

(2)由图可知:

碰前A车的速度v= m/s=1.05 m/s,

碰后A车和B车共同的速度vA′=vB′= m/s=0.695 m/s,

碰前的总动量p=mAvA=1.05×0.40 kg·m/s=0.42 kg·m/s,

碰后的总动量p′=(mA+mB)vA′=(0.40+0.20)×0.695 kg·m/s=0.417 kg·m/s.

答案:(1)BC  DE  (2)0.42  0.417(或0.42)

试题详情

7.如图8-6-7所示,M、N和P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球的落点,已知入射球质量为m1,被碰球质量为m2,如果碰撞中动量守恒,则有(   )

图8-6-7

A.m1·(-)=m2·

B.m1·(-)=m2·

C.m1·(+)=m2·

D.m1·=m2·(+)

答案:B

试题详情

6.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关于小球落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小球每一次都从同一点无初速释放,重复几次的落点应当是重合的

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重合是正常的,但落点应当比较密集

C.测定P点位置时,如果重复10次的落点分别为P1、P2、P3…P10,则OP应取OP1、OP2、OP3…OP10的平均值,即OP=(OP1+OP2+…+OP10)/10

D.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P1、P2、P3…P10圈住,这个圆的圆心就是入射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

答案:B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