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构造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B.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C.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
D.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
解析本题考查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线应该从右边入射,在左边两个直角边上连续发生两次全反射,利用全反射棱镜的原理使入射光线偏折180°.所以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6.在水中同一深度并排放着红、蓝、紫三种颜色的球,若在水面正上方俯视这三个球,感觉最浅的是 ( )
A.紫色球 B.蓝色球
C.红色球 D.三个球同样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的一个推论,即视深公式.在视深公式h′=hn中,h′为看到的深度,h为实际深度,n为折射率,因为水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看到最浅的是紫色球,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5.光纤通信的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部使用光纤通信,为各项比赛提供清晰可靠的服务.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包层两层介质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依据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
B.内芯和包层的折射率相同
C.内芯比包层的折射率大
D.包层比内芯的折射率大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全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依据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A对.为了使光在光纤内以全反射的方式传播,内芯的折射率应该比包层大,C对.
答案AC
4.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在人们观察到日落的时刻(太阳刚落在地平线上),太阳的实际位置 ( )
A.完全在地平线下方
B.完全在地平线上方
C.恰好落在地平线上
D.部分在地平线上方,部分在地平线下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由于太阳光从真空进入地球大气层时要发生折射,使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因此当人们观察到太阳还在地平线上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已在地平线以下.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3.在我国古代学者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如下记载:“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意思是说,若鹞鹰在空中飞翔,它的影子随鹞鹰而移动;如鹞鹰和影子中间被窗户孔隙所约束,影子与鹞鹰做相反方向移动,鹞鹰向东则影子向西移,鹞鹰向西则影子向东移.这里描述的是光的 ( )
A.直线传播现象 B.折射现象
C.干涉现象 D.衍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及形成的现象.
前段鹞鹰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后段所说的“影子”实际是鹞鹰经小孔所成的像,即小孔成像,这也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正确.
答案A
2.关于光线的概念,下列正确的理解是 ( )
A.光线是从光源直接发出的,是客观存在的
B.光线的作用类似于电场线,但前者是具体的,后者是抽象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束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
D.光束是真实存在的,光线是人为画上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光线的理解.人们为了形象地研究电场,引入了电场线,但电场中并不真实存在“电场线”.同理,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引入的物理模型,光在传播中并不存在“线”.光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用光线表示光束时,光线的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故正确选项为C、D.
答案CD
1.关于点光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夜间我们看到的恒星都可以看作点光源
B.发光的萤火虫一定能看作点光源
C.发光的白炽灯泡一定不能看作点光源
D.通常我们用日光灯做光学实验时,是把它看作点光源的
解析本题考查点光源模型.
点光源像质点一样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是把光源看作一个能发光的点.恒星离我们很远,可以看作点光源;萤火虫虽然小,但研究它自身大小范围内的光学问题时,不能看作点光源;研究的光学问题离灯泡很远时,可以把它看作点光源,但研究的光学问题离灯泡很近时,不能把灯泡看作点光源;通常我们用日光灯做光学实验时,是把它看作线光源的.故A正确.
答案A
17.(12分)如图所示,物重30 N,用OC绳悬挂在O点,OC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
N,再用一绳系OC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
16.(12分)如图所示,弹簧AB原长为35cm,A端挂一个重50N的物体,手执B端,将物体置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弹簧长度为40cm;当物体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度为50cm,试求:
(1)弹簧的倔强系数;
(2)物体与斜面的滑动摩擦系数。
15.(12分)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稳态速度。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水的密度ρ
=1.0×103kg/m3,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半径r=0.10m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稳态速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