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气)+O2(气)=2H2O(液);ΔH=-571.6KJ/mol
C3H8(气)+5O2(气)=3CO2(气)+4H2O(液); ΔH=-2220KJ/mol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3847KJ,试计算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
2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用C与B相连作电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B溶解。根据实验现象填表:
20、若2.6g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时放热130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9、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直接反射 |
52000×109 kJ/s |
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 |
81000×109 kJ/s |
水循环 |
40000×109 kJ/s |
大气流动 |
370×109 kJ/s |
光合作用 |
40×109 kJ/s |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
(1)地球对太阳的利用率约为 。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算)
18.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当阴阳两极共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准状况)时,理论上可得到氢氧化钠:
A. 0. 4g B. 0.8g C. 0.01g D. 0.02g
17. 电解精炼购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粗铜板 B、阴极发生反应:Cu2+ +2e-==Cu
C、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为纯铜薄片 D、粗铜板上发生还原反应
1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 用铜板做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阴极铜板质量增加
C. 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大
D.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大
15.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D>B>C B、D>A>B>C C、D>A>C>B D、C>B>A>D
14.
如图4-6所示的装置,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吊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况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13. 电子表中电子计算器的电源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氧化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Ag2O+H2O+2e-===Ag+2OH-,总反应式为:Ag2O+H2O+Zn===Zn(OH)2+2A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
B.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D.随着电极反应的不断进行,电解质溶液的pH基本保持不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