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图中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
C.伽利略从实验得到速度与位移成正比的结论
D.通过上百次实验,伽利略得到: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
落,小球的加速度是不同的
18、(12分)如图 12 所示,一块质量为M,长为L的均质长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率v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已知整个过程板的右端都不会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
(1)当物体刚达木板中点时木板的位移;
(2)若木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
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八月份月考物理试题答题卡
17、(12分)A、B两个小球由柔软的细线相连,线长L = 6m ,现将A 、B球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vo = 4.5m/s,从同一点水平抛出(先A 、后B)相隔时间t0= 0.8s(取g = 10m/s2)。
(1)B球抛出后经多少时间,细线刚好被拉直?(在线拉直前,两球都未落地)
(2)细线刚被拉直时,A 、B球的水平位移(相对于抛出点)各多大?
16、(10分)如图11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可认为先将卫星发射至距地面高度为h1的圆形近地轨道上,在卫星经过A点时点火(喷气发动机工作)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在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到B点(远地点B在同步轨道上)时再次点火实施变轨进入同步轨道,两次点火过程都使卫星沿切向方向加速,并且点火时间很短。已知同步卫星的运动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的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同步卫星轨道距地面的高度.
15、(10分)如图 10 所示,质量m = 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75。一个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大小F = 20N 的力拉物体,使物体匀加速运动,2s后撤去拉力.
求物体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位移? (sin37°= 0.6,cos37°= 0.8,g = 10 m/s2)
14、用如图 8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 9 所示。已知纸带上各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可以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出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若测出斜面的长度L和斜面右端距桌面的高度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小车的质量为m。则可以得出斜面对小车的阻力的表达式为 。
13、如图 7 所示,A、B、C为某质点作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三个点,测得AB 、BC 间的水平距离为SAB= SBC= 0.4 m ,竖直距离 hAB = 0.25 m ,hBC = 0.35 m ,由此可知质点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vo = m/s ,抛出点到A点的水平距离为 m ,竖直距离为 m 。( 取g = 10m/s2 )
12、如图 6 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 、B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 aB
B.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 aB
C.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
D.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
11、如图 5 所示,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
f1 ,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
加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f2 。则( )
A. f1 不为零且方向向右,f2 不为零且方向向右
B. f1 为零,f2 不为零且方向向左
C. f1 为零,f2 不为零且方向向右
D. f1 为零,f2 为零
10、水平传送带长为L,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水平向右运动,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μ ,则木块从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
A.+
B.
C.
D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