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B.t∝
C.t∝ D.t∝h2
4.
两辆游戏赛车
、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5.一光滑球夹在坚直墙壁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楔形木块间,处于静止,若对光滑球施加一个方向坚直向下的力F,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仍处于静止,则与施力F前相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弹力增大 B、水平面对楔形木块的摩擦力不变
C、墙对球的弹力不变 D、楔形木块对球的弹力增大
3.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正确的是 ( )
A.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B.BC段和CD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C.C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B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位移是34m
2.某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见前方较远处红色交通信号灯亮起,他便停止蹬车,此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和
,则
A.f前 向后,f后 向前 B.f前向前,f后向后
C.f前向前,f后向前 D.f前向后,f后向后
1.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经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20.(10分)玻璃棱镜ABCD可以看成是如图所示的ADE、ABE、BCD三个直角三棱镜组成,一束从面AD入射的光线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ab与AD面的夹角60°,已知光在真空的速度c=3×108m/s,玻璃的折射率n=1.5。求:
(1)这束入射光的入射角多大?(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2)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多大?
(3)该束光线第一次从CD面出射时的折射角以及此出射光线的
偏向角(射出棱镜的的光线与射人棱镜的的光线之间的夹角)
19、如图所示,一辆长L=2m,高h=0.8m,质量为M=12kg的平顶车,车顶光滑,在牵引力为零时,仍在向前运动,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车速为v0=7m/s时,把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块(视为质点)轻轻放在车顶的前端。问物块落地时,落地点距车前端多远?(重力加速度g=10m/s2)
18.如图所示,AO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均匀细杆,可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细杆上的P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
,球的重力大小为G,竖直挡板对球的压力大小为
,各处的摩擦都不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圆柱体的受力分析图;
(2)通过计算求出圆柱体对均匀细杆AO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水平地面对圆柱体作用力的大小.
17.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16.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l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所示, 则对准第l条时读数
mm、对准第4条时读数
mm。
(2)写出计算波长表达式,
= (用符号表示),波长的值
= nm。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