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71900  171908  171914  171918  171924  171926  171930  171936  171938  171944  171950  171954  171956  171960  171966  171968  171974  171978  171980  171984  171986  171990  171992  171994  171995  171996  171998  171999  172000  172002  172004  172008  172010  172014  172016  172020  172026  172028  172034  172038  172040  172044  172050  172056  172058  172064  172068  172070  172076  172080  172086  172094  447348 

22.(10分)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在一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将拉力撤去。该物体的v-t图像如右图所示,求:

(1)摩擦力大小

(2)水平拉力F大小

试题详情

21.(8分)一石子从高楼房顶的边缘自由下落,经测量发现,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经过的距离为25m,求楼高多少米。(不计空气阻力影响,g取10m/s2)

试题详情

20.某同学在做“测量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课题研究时,在白纸上记录了一段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和一条表示竖直方向的直线,然后在这张白纸上覆盖了一张透明的方格纸,如图所示。他测出小方格的边长为l0,又透过方格纸在小球的运动轨迹上取了abc三个数据点,由此可知小球从a点到b点运动的时间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小球从b点到c点的运动时间,小球从ab运动的时间t =______________,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试题详情

19.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频率是f,用它记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位移,打出的一条纸带和已选好的计数点0、1、2、3、4、5,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Sm,4与5两点间的距离为Sn,由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试题详情

18.已知AB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B物体在A物体的前方,两物体相距8m.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下,以速度vA = 4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体速度vB= 4m/s,并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m/s2,则经过  _________时间A物体追上B物体.

试题详情

17.1966年,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m1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所示.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897N,推进器开动7.0s,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改变量是0.9lm/s .已知双子星号字宙飞船的质量m1=3400kg,求火箭组的质量m2       kg

 

试题详情

16.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了蹦床项目的两枚金牌。蹦床运动中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动作,右图中记录的是一运动员从空中落下与蹦床接触又被弹起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象可知

A.  运动员与蹦床接触的时间为从t2t4

B.  在t2t4时刻,运动员受到蹦床给他的弹力最大

C.  在t3时刻运动员所受合力为零

D.  在t3时刻运动员受到蹦床给他的弹力大于自身体重的2倍

试题详情

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的左端,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小物块使它在木板上向右滑动,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g

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

C.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m)g

D.如果增大恒力F,木板将会滑动

试题详情

1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已知m1m2,两物体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秤,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m1,稳定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1,弹簧秤的示数为F1;若改用大小为F的水平拉力向左拉m2,稳定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1a2   F1F2   

B.a1a2   F1F2

C.a1a2    F1F2   

D.a1a2    F1F2

试题详情

13.一个质点在三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 > F2 > F3 

B.F1 > F3 > F2

C.F3 > F1 > F2 

D.F2 > F1 > F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