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
A.温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D.南方阔叶林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 )
A.农民 B.农作物 C.耕地 D.耕牛
3.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 )
A.干旱地 B.湿润地区 C.寒冷地区 D.温暖地区
2.(2004·泰安中考)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破坏了生态平衡。 ( )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
(1)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木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因为这三个地域植物的湿度不同,其他因素基本相同,如温度、光照等,这样测湿度若存在差异,则为植物引起。
(2)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会有何差别?你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假设在相同的条件下,灌木丛的湿度>草地的湿度>裸地的湿度
(3)测量时为什么每次都多记录几组数据,而且求平均值呢?
多次测量,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多次测量,且求平均值,可以使实验数据更准确,更加接近实际。
2. 请看下面这些生物:草、蛇、蘑菇、兔、猫头鹰、蜘蛛、食草昆虫、青蛙、蚯蚓、树、狐、鸟
(1)利用这些生物,写出两三条食物链:
草→兔→狐;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蜘蛛→鸟→猫头鹰;
(或: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草→兔→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蛇→猫头鹰等)
(2)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
(3)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天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你认为应该携带哪些物质呢?水、空气、营养食品、维持适宜温度的装置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