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73630  173638  173644  173648  173654  173656  173660  173666  173668  173674  173680  173684  173686  173690  173696  173698  173704  173708  173710  173714  173716  173720  173722  173724  173725  173726  173728  173729  173730  173732  173734  173738  173740  173744  173746  173750  173756  173758  173764  173768  173770  173774  173780  173786  173788  173794  173798  173800  173806  173810  173816  173824  447348 

6.如图11-10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

盐水、酒精,可以判断(ρ盐水ρρ酒精)(   )

A.甲是水,乙是盐水,丙是酒精 

B.甲是盐水,乙是酒精,丙是水

C.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盐水 

D.甲是水,乙是酒精,丙是盐水

试题详情

5.通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质是指(   )

A.木头的密度大       

B.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质量大

C.铁的质量大      

D.木头体积大

试题详情

4.根据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  

B.铜的密度跟其体积成反比

   C.铜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D.铜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其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改变

试题详情

3.某中学“STS”小组成员研究运河水污染问题。小李采集

了如图11-9甲所示的河水样本;小明用正确的方法测

量了样本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10-9乙所示(已知所用的空烧杯的质量为

25g);(1)样品的体积V=    

(2)样品的质量m=    ,(3)样品的密度ρ=  

试题详情

2.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将活赛向下压的过程中,

被封在气简内的空气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中,

变小的是     ,变大的是    ,不变的是     。 

试题详情

1.如图11-8所示的三线图,分别表示了水、酒精和铁的

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根据图线的倾斜程度可以判断,

图线(A)表示的是    的质量一体积图像;图线(C)表

示的是    的质量一体积图像。

试题详情

11.5测量物质的密度

例5: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0-6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分析:测量密度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器材测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如何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尽量减小误差,特别是如何减小测量质量和体积的误差。本题从AB的操作会因为物体的取出而带出部分水,而使水的体积测量值V偏大,根据ρ=可知,在质量m准确时,会使密度ρ测量值偏小。

答案:(1)175.6,(2)70,(3)2.51×103,偏小。

注意: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密度时,为了减小误差,测固体密度时,应先测固体的质量,再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在测液体的密度时,为了避免烧杯上残留有液体,应先用天平称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将液体倒入量筒量得体积V,再称烧杯和残留液体的质量m2,则液体密度为ρ=

例6:小明用一个最多能装5 kg水的塑料桶装满豆油,则桶内豆油的质量  (   )

A.大于5 k。   B.小于5 kg   C.一定等于5kg   D.可能等于5 kg

分析:油类物质(包括燃料油和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小。同一个塑料桶的容积是不变的,所以水的体积跟豆油体积相同。对于不同种物体来说,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因为V=Vρρ,所以mm。故m<5 kg。此题也可以直接算出油的质量表达式m=m,算出m,然后比较其大小。

答案: B。

注意: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利用密度公式和将水的密度当作已知,可以:

(1)利用ρ=鉴别物质,如鉴别黄金的真假;(2)利用V=测出不便测的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如测墨水瓶的容积;(3)利用m=ρV算出不便称量的物体的质量,如计算长方体花岗岩石碑的质量。

例7:李兵同学要测定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一盒砝码、一个溢水杯和足量的水,他的实验有如下四个步骤: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横梁使其平衡;

②把待测的金属颗粒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溢出部分水,然后用天平称出金属颗粒、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1

③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2

④用天平称出待测的金属颗粒的质量m

(1)请你帮他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                  

(2)写出待测金属颗粒密度的表达式: =             

分析: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本题没有给出量筒,无法直接测得金属颗粒的体积,但我们可以用水的体积代换出金属颗粒的体积。金属颗粒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就等于金属颗粒的体积,设法求出溢出水的质量:m=m+ m2- m1,利用水的密度已知,代换出水的体积:V=

就可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V=,最后算出金属的密度。

答案:(1)正确步骤顺序:①④③②或①③④②。

(2)金属密度:ρ=

注意:水的密度一般我们当作已知条件,因此可以利用水这种介质,

在缺少天平或量筒时,用水的质量或体积代换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积。

例8:有两种合金,A的密度是8.27×103 kg/m3B的密度是8.29×103 kg/m3。现有一金属块,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得到其质量为100g,想鉴别它到底是由A组成的还是由B组成的,某同学想只要测量出它的体积便可算出密度。于是,把它投入如图11-7的盛有水的量筒中,根据水面升高的位置来判别它的物质种类。

   ①这种通过测量金属块的实际体积、计算密度,从而鉴别物质的思路是否正确?

②该同学能否鉴别出该金属块的合金种类?为什么?(提示:计算它的体积。)

分析:这位同学的思路是正确的。究竟是否可行,可先假设金属体是由A组成的,计算出它应有的体积VA;再假设金属体是由B组成的,计算出它应有的体积VB,看两者的差值能否被量筒区分出来,如能就可行,如不能就不可行。

答案:(1)思路正确。(2)不能鉴别出物质的种类。假设物质由A组成,则它的体积应为:VA===12.09cm3。假设物质由B组成,则它的体积应为:VB===12.06cm3。两者相差只有0.03 cm3,而量筒的最小分度值只有1 cm3,所以无法鉴别出来。

注意: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本题中测物质密度的方案虽然思路正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量筒的分度值难以达到要求,所以无法鉴别出来。

例9:教室里空气的密度是多少?小明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替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主要步骤和结果表达式。

分析:空气的体积可由空瓶的容积替换得到,但空气的质量却无法用天平直接称量,可用抽气机抽出瓶子里的空气,称得的即为瓶子的质量,再用瓶子和空气的总质量减去瓶子的质量,就可得到空气的质量。最后算出空气的密度。

答案:器材:抽气机、精密天平、玻璃瓶(带单孔瓶塞)。

主要步骤:①将瓶塞塞在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m1;②用抽气机抽出瓶内的空气,同时将瓶口密封,用天平称出此时瓶子的质量m2;③在瓶子内装满水,塞上瓶塞,称出瓶和水的质量m3;④算出空气的密度:ρ===

注意:空气是有质量的,我们在平时称玻璃瓶的质量时,实际上是称的瓶和空气的质量,由于空气质量太小,我们往往忽略了。在本题中空气质量很难直接称量,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先称出气球皮的质量m1;再称出充满空气的质量m2;用m2-m1得到空气的质量,但注意这样测出的是压缩空气的密度,而不是教室空气的密度。

[基础演练]

试题详情

21.有一堆大头针约有几百个,你能用天平很快的知道它的数量吗?说出你的方法来,并试着实际做一下,用这样的方法得出的大头针的数目跟实际的个数是完全一样的吗?请你动手探究。要求着重写出实验中的分析和评估结果。

第二单元  11.4  密度

试题详情

20.小宇家的一个水龙头因关闭不严,导致滴水不止。

他用质量为100g的烧杯放在水下龙头接滴水,1min

后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到已调好的天平    盘中,逐

渐在另一个盘中加砝码,当把最小的砝码放入盘中,

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再调节      

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时,盘内砝码及游码的位

置如图11-4所示,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kg,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一昼夜要浪费水     kg。

试题详情

19.图11-3甲中是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

情况;图11-3乙是部分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

验室后留下的情景。请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

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

图(11-3甲):         

  图(11-3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