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配制1L34%的稀硫酸(密度为1.25g/mL)。操作步骤为
(1)计算,需浓硫酸________ml,需水__________ml。请写出计算过程:
(2)_________;
(3)溶解。溶解时,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过程:
①称量;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计算;⑤溶解;⑥量取。
请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该实验需食盐______g,水_____mL。配制上述溶液应选用规格为______mL的量筒。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是 。
(3)若用含杂质的粗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50g5%的NaCl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在下列括号中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 )密度
5.洗去衣服的油污,可用洗洁净或汽油。两者的原理有何不同?
。
4.物质溶于水,通常伴随________的变化,把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物质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________,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___________,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
3.大量事实证明,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水的沸点________,凝固点________。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是为了______________;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的积雪上撒些盐,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举例说明哪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溶液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均一的稳定的__________。
(1)溶液有两大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 ;②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有100mL密度为ag/cm3的食盐水,从中取出2mL,其密度为______,这说明溶液具有___________性;一杯食盐水,若水份不蒸发,温度不变化,则溶质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这说明溶液具有__________性。
(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序号 |
溶 液 |
溶质 |
溶剂 |
__________溶液(填序号,下同)中的溶质为固体;_______溶液中的溶质为液体;_______溶液中的溶质为气体。 |
1 |
碘酒 |
|
|
|
2 |
盐酸 |
|
|
|
3 |
澄清石灰水 |
|
|
|
4 |
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
|
|
|
5 |
植物油的汽油溶液 |
|
|
|
6 |
生理盐水 |
|
|
23、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今年5月21日13: 40成功登顶。假如每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需要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队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22、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 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 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 38 、 39 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 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右图所示:
(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40 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 41 。
(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 42 ;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43 。
[评价与改进] 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图示) 44 。
[反思与小结] 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 45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