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破坏生态平衡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第十七章 人类与环境
9.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在各自的数量和比例上达到
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时。
8.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6.生物圈:地球上各种类型,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4.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森林群落、池塘群落)
3.生物对环境适应:保护色(昆虫、北极狐、熊等)警戒色(毒蛇、黄蜂等),拟态(竹节虫)。
2.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
种群:在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共栖: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动物生活在一起而彼此都有利的现象(寄居蟹与海葵关系)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得益,如果使两者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
继续生存(藻类与真菌关系)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6.免疫:人体具有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的功能,可以合成一些特异物质,以抗御病菌、病毒
或排除异体物质的危害。
抗原:凡能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等特殊蛋白质。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皮肤、溶菌酶、白细胞、吞筮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人体与入侵的病原体或异物接触后产生的
一种防御机能(胸腺、脾、淋巴结等)
免疫功能:①防御感染;②自身稳定;③免疫监视;④防御功能异常;⑤自身稳定异常;
⑥免疫监视异常。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措施)
优点:预防以至最终消灭传染病最简便,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大事。
第十六章 生物与环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