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该生物受精卵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是
A.12对 B。 12条 C。24对 D。6条
答案:A
3.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A“上”和“6” B”下”和“9“ C。“”和“9'” D“”和“6”
答案:C
2.下列细胞结构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线粒体 ⑥叶绿体
A.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答案:B
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括动,可使土壤疏松
答案:D
7.(7分)实验探究,分析回答:
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2分)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2分)
(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2分)
。
答案:(1)甲组 (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 (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 (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
5.(12分,每空2分)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B是指 ,D是指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
过 作用由生物进入无机环境。
(3)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于 。
答案:(1)生产者 分解者 (2)CO2 呼吸作用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4.(5分)鹦鹉羽毛的黄色与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H表示控制显性基因性状的基因,h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亲代 |
后代 |
黄色×黄色 |
黄色、蓝色 |
(1)亲代鹦鹉的羽毛都是黄色,而后代鹦鹉的羽毛出现了蓝色,这种现象叫做 。
(2)根据表中所示的遗传结果,从理论上可推断出鹦鹉羽毛的相对性状中 色是隐性性状。
(3)试写出表中亲代鹦鹉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有 ,后代中黄色鹦鹉的基因组成有 (2分)。
答案:(1)变异 (2)蓝色 (3)Hh×Hh HH或Hh
3.(4分,每空2分)李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并绘出如右图。
(1)他首先判断出B处是毛细血管,你认为他的依据是 。
(2)如果要进一步科学的判断出A和C的血管类型,还要在显微镜先观察血液的 。
答案:(1)红细胞单行通过 (2)流动方向
2.(5分)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
玉米苗 |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
培养液 |
甲 |
0.06% |
土壤浸出液 |
乙 |
0.03% |
土壤浸出液 |
丙 |
0.06% |
蒸馏水 |
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
(4)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5)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你分析原因是 。
答案:(1)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2)甲玉米苗温室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无机盐 (4)夜晚降低温度,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 (5)阴天或傍晚移栽,降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