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10.·深圳市)下列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是B
A. 英国科学家培育的克隆羊 B.美国科学家培育的超级鼠
C.张丽珠缔造的试管婴儿 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5. (2010·宿州)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项技术称为C
A.克隆技术 B. 嫁接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组织培养
4. (2010·枣庄市)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C
A. 定向对DNA分子 进行人工"剪切" B. 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C.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 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3.(2010·莱芜市)有人构想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基因“嫁接”到人的基因组里,人就会象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了。实现这种构想的生物技术是B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细胞核移植技术
2.(2010·长沙市)科学家将人的某基因转移到羊的细胞中,培育出了能分泌含人乳铁蛋白乳汁的羊,该生物技术属于C
A.仿生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1.(2010·南通市)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D
A.猪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 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
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 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25.(2010·南通市)(4分)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______(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倍。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右上图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__。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__(填“右上”或“左下”)方向移动。
答案:(1)平面 (2)100 (3)d 右上
24.(2010.·深圳市)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请回答:
(1)人类身体中最大的卵细胞直径约0.1毫米。在一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直径约为0.5厘米。则此时最有可能的镜头组合是 。
A.5× 40× B.5× 10× C.10× 40× D.10× 10×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抹布擦一擦
②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
④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⑤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⑥视野中观察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右上角移动玻片;
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②④⑤
(3)图11为绿色植物细胞模式图,跟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一般都能保持一定形状,是因为有 。(填字母及名称)
(4)如果被细菌感染而发炎,在显微镜下观察此人的血涂片时,则 的数量会增多。
(5)观察小鱼尾鳍时发现红细胞单行通过某血管,则该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答案:(1)B (2)D (3)A 细胞壁 (字母和名称缺一均不给分,字母和名称不分先后)
(4)白细胞 (5)C
23.(2010·三明市)(4分)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光结束后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填字母)
A黑暗的 B彩色的 C略灰的 D白亮的
(2)观察过程中,将“10×’的物镜转换为“40x'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____
(3)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的一个细胞,判断该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依据是________。(据图回答一项即可)
(4)若该细胞要进行分裂.则细胞内首先分裂的是[②]____。
答案:(4分)(1)D (2)少 (3)该细胞有细胞壁(或液泡) (4)细胞核
22.(2010·景德镇)右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是 ,E是 ;
(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
此时应该调节[ C ] ;
(3)这台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 倍。
答案:目镜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50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