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动物体内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不可能用于
A.物质的吸收 B.物质的合成 C.有机物的分解 D.肌肉收缩
2、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分子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被送往细胞内一种称为蛋白质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可表示如下图解,请分析回答:
(1)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依上述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
(2)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物质。
(3)蛋白酶体所含的酶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下列过程属于蛋白质降解的是_______________。
A.食物中蛋白质经人体消化 B.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C.氨基转换作用 D.脱氨基作用
(1)催化作用
(2)糖类
(3)蛋白酶(或蛋白质降解酶)
(4)它们虽都是蛋白质,但其分子结构不同
(5)AB
1、回答下列关于酶的几个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原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过高或0℃左右的低温都影响酶的活性,其影响的本质不同。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表示人体某种酶作用于一定量的适宜物质(底物),温度、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
(4)图二表示该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若酶量增加一倍,曲线应如何变化?请在图中画出。
(5)图三可以表示人体 在37℃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与pH的关系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呼吸氧化酶
(1)细胞核和核糖体,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2)温度过高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3)底物量一定,底物已经被消耗尽 见图一
(4)见图二
(5)B
11、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表中不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实验方法 |
观察结果 |
①常温下自然分解 ②常温下加入Fe3+ ③常温下加入鲜肝研磨液 ④加入煮沸后冷却的动物肝脏研磨液 |
氧气泡少而小 氧气泡稍多而小 氧气泡极多而大 氧气泡少而小 |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 D.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10、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注入3 mL浆糊,甲试管注入1-2 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乙试管注入l-2 mL清水,振荡后在00C放置5分钟后,分别滴入碘液,结果 ( )
A.甲、乙都变蓝 B.甲、乙都不变蓝
C.甲变蓝、乙不变蓝 D.甲不变蓝.乙变蓝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在人体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8、线粒体中不含的酶是
A.ATP 合成酶 B.核酸合成酶
C.丙酮酸氧化酶 D.乳酸氧化酶
7、下列关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表示正确的是 ( )
答案:B
6、下图表示某酶促反应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
4、在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部位分别是 ( )
(1)解旋酶 (2)肠肽酶 (3)ATP水解酶
A.氢键、肽键、高能磷酸键 B.氢键、羧基、腺苷
C.肽键、氨基酸、磷酸基团 D.脱氧核苷酸、多肽、ADP
5、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不变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1时,比在t2条件下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