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数和磷酸基数分别是
A.6和6 B.4和6 C.6和4 D.4和4
9.下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8.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在下列哪种体外温度条件下,采集到的血液凝固最快?
A. 0℃ B. 15℃ C. 25℃ D. 35℃
7.1962 年,科学家里斯和普兰特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衣藻、玉米等植物的超薄切片,发现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 20.5mm 左右的细纤维存在。用 DNA 酶处理这种细纤维,细纤维会消失。由此证明叶绿体中含有的这种细纤维结构是
A. 酶 B. RNA C. DNA D. 核酸
6.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不同 B.环境温度不同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5.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感觉食之无味,其原因是
A. 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 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C. 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D. 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
4.进入冬眠的动物代谢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体内酶的活性低 B. 气温低 C. 进食少 D. 耗能少
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 pH 至 2.0 ,保存于 37℃ 的水浴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2.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两支试管,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
A |
B |
C |
D |
E |
F |
水浴温度(T℃)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凝乳时间(min) |
不凝固 |
7. |
4 |
1.5 |
4 |
不凝固 |
据此实验,回答:酶和乳汁分别水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加热,其原因是
A.确保实验是在设计的温度下进行 B.进行对照
C.确保反应物的体积相等 D.缩短实验时间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核糖核苷酸 D. A 或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