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85433  185441  185447  185451  185457  185459  185463  185469  185471  185477  185483  185487  185489  185493  185499  185501  185507  185511  185513  185517  185519  185523  185525  185527  185528  185529  185531  185532  185533  185535  185537  185541  185543  185547  185549  185553  185559  185561  185567  185571  185573  185577  185583  185589  185591  185597  185601  185603  185609  185613  185619  185627  447348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一个池塘内的全部蝌蚪

B.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

C.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鸟

D.一滴水中的双核草履虫

[答案] D

[解析]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D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答案] C

[解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试题详情

3.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全部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 )

A.55%、45%、45%、55%

B.55%、45%、55%、45%

C.42.5%、32.5%、45%、55%

D.42.5%、32.5%、55%、45%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50%,则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25%,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30%+12.5%=42.5%、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20%+12.5%=32.5%;而A、a的基因频率仍然为30%+25%=55%、20%+25%=45%。

试题详情

2.(2009·上海)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标志,属于识记内容。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试题详情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C.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容易遭环境的淘汰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该种群越不容易被环境淘汰。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而不是生物变异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

试题详情

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4)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

[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

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

3)基因频率

4)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试题详情

7.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 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存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三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浓度为15a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 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对实验二的分析,你认为:

(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_______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________(填“前”、“中”或“后”)。

(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择 不定向 前

(2)①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的单位来研究不能

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

②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

试题详情

6.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两种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

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

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

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

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答案] D

[解析] 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是自然界始终存在的,故A不正确,也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适应环境,故C不正确。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变异是定向的,故B不正确。

试题详情

5.枯叶蝶的翅膀颜色和形状极似枯叶,这种拟态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

A.变异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变异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C.自然选择再变异的结果

D.人工选择后再变异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拟态属于生物的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通过环境的定向选择后,只有有利变异能生存,不利变异被淘汰。

试题详情

4.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

C.生存斗争与生物进化无关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