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85440  185448  185454  185458  185464  185466  185470  185476  185478  185484  185490  185494  185496  185500  185506  185508  185514  185518  185520  185524  185526  185530  185532  185534  185535  185536  185538  185539  185540  185542  185544  185548  185550  185554  185556  185560  185566  185568  185574  185578  185580  185584  185590  185596  185598  185604  185608  185610  185616  185620  185626  185634  447348 

31.(10分)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8处B曲线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8处以后开始的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和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在4-6时期为________条。

(5)发生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的区间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该生物雌性个体为例,在下图的方框中画出形成AB雌配子时处于6-7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标上基因)。

[答案] (1)曲线B (2)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3)1-6 9-11 (4)20 (5)3-4或(2-4)

(6)见下图

试题详情

30.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 )

A.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D.m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答案] C

[解析] 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无差异,所以不能是分子鉴定的依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试题详情

29.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的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兔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

B.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

C.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以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D.这两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 D

[解析]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但不能判断直毛对卷毛为显性。毛色的遗传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都会出现题中的杂交结果,所以无从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的具体位置。

试题详情

28.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接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答案] D

[解析] 连续自交没有改变基因频率,仍然是各占1/2,只是改变了基因型频率;Fn是F1自交了n-1次,故此过程发生了n-1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试题详情

27.基因工程药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从获得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里高效率地生产出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这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基因工程药品如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的常用受体细胞是( )

A.都是大肠杆菌

B.都是酵母菌

C.分别是胰岛B细胞、垂体细胞、白细胞

D.产生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的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产生干扰素的受体细胞是酵母菌

[答案] D

[解析] 干扰素属于糖蛋白,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加工(在内质网上加糖基),原核细胞无内质网等细胞器,所以干扰素基因的受体细胞不能是大肠杆菌,只能是酵母菌等真核细胞。而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的形成过程只要核糖体即可,所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可以是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

试题详情

26.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形成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①、②、③、④、⑤、⑥分别属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试题详情

25.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而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B.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结构2不含磷脂,与有丝分裂有关

D.结构3、5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中的“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周围的界限是视野的边沿而不是细胞的最外面,看到的是细胞质的一部分。含有中心体(2),所以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试题详情

24.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 )

①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对非同源染色体

②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

③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④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二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A.④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因为这10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以处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由此判断该植物至少具有10对同源染色体,10对感兴趣的性状中也没有任何两对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试题详情

23.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中DNA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中DNA分子均为15N-DNA。若将14N-DNA、15N-DNA以及14N、15N-DNA混在一起,用某种方法离心分离,其结果如右上图所示。现将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将所得DNA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离心分离,则结果可用下列哪一图表示( )

[答案] C

[解析] 将一个15N-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两代,第一代(Ⅰ)的两个DNA分子中,全部是14N-DNA、15N-DNA,且处于试管的中层。第二代(Ⅱ)形成4个DNA分子,有两个是14N-DNA、15N-DNA,另外2个是14N-DNA,各占一半,所以第二代DNA分子中一半处于试管上层,一半处于试管中层。

试题详情

22.下图表示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下殓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复制可发生在A时期,但不发生在B时期

B.基因重组不发生在A时期,也不发生在B时期

C.人工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可作用于A时期

D.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用于A时期

[答案] D

[解析] 该细胞为有丝分裂,图中A为间期,B为分裂期。基因复制就是DNA分子的复制,只发生在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人工诱变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DNA复制过程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秋水仙素作用于有线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