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85827  185835  185841  185845  185851  185853  185857  185863  185865  185871  185877  185881  185883  185887  185893  185895  185901  185905  185907  185911  185913  185917  185919  185921  185922  185923  185925  185926  185927  185929  185931  185935  185937  185941  185943  185947  185953  185955  185961  185965  185967  185971  185977  185983  185985  185991  185995  185997  186003  186007  186013  186021  447348 

6.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B

[解析] 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

的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在原有基因结构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加倍等过程产生新的性状,基因的结构不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5.诱变育种一般不使用下列哪一项作为诱变因素

A.X射线 

B.硫酸二乙酯

C.亚硝酸 

D.抗生素

[答案] D

[解析] 诱变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抗生素不能作为诱变因素。

试题详情

4.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普通青霉菌获取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A

[解析] 用X射线处理普通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试题详情

3.用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染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时,检测基因型的常用方法是( )

A.连续自交 

B.连续测交

C.秋水仙素诱导 

D.显微镜观察

[答案] A

[解析] 检测基因型的常用方法是连续自交。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为农业上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育种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图中育种方式的判断和比较,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B.两种育种方法的进程不同

C.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D.两种育种方法对新品种的选择与鉴定方法不同

[答案] D

[解析] 图中左侧表示的是杂交育种,右侧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育种能加快育种进程;两种育种方法最后对符合要求的筛选方法是一样的。

试题详情

1.下列优良品种与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

B.射线诱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

C.无子番茄--基因突变

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

[答案] A

[解析] 射线诱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所用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无子番茄利用植物激素促进果实发育,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

试题详情

3.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全部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 )

A.55%、45%、45%、55%

B.55%、45%、55%、45%

C.42.5%、32.5%、45%、55%

D.42.5%、32.5%、55%、45%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50%,则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25%,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30%+12.5%=42.5%、aa基因型个体的频率为20%+12.5%=32.5%;而A、a的基因频率仍然为30%+25%=55%、20%+25%=45%。

试题详情

2.(2009·上海)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 

D.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标志,属于识记内容。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试题详情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C.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容易遭环境的淘汰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该种群越不容易被环境淘汰。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而不是生物变异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

试题详情

12.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杂种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个方面?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2)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3)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八倍体。此物种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

(4)①突变和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②种群基因频率 ③生殖隔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