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85944  185952  185958  185962  185968  185970  185974  185980  185982  185988  185994  185998  186000  186004  186010  186012  186018  186022  186024  186028  186030  186034  186036  186038  186039  186040  186042  186043  186044  186046  186048  186052  186054  186058  186060  186064  186070  186072  186078  186082  186084  186088  186094  186100  186102  186108  186112  186114  186120  186124  186130  186138  447348 

4.(2010年广州调研)科学研究发现,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培养造血干细胞,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神经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只有离体培养的细胞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D.不同血细胞的形成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

解析:选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内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而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试题详情

3.(2010年江苏苏州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期细胞分化有关

B.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

C.叶肉细胞脱分化后不再具有分化能力

D.浆细胞的形成与细胞分化无关

解析:选A。囊胚期细胞分化发育成原肠胚。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通过分化不改变细胞的数目,但可以使细胞具备特殊功能。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还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芽等组织。

试题详情

2.(2010年厦门质检)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答案:B

试题详情

1.(2009年高考上海卷)下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称为( )

A.细胞融合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解析:选D。由图可知,全能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的差异,这个过程属于细胞分化。

试题详情

15.(创新探究)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后,光线比较容易通过溶液,溶液会逐渐变澄清,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变澄清的速率判断红细胞溶血速率,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率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率。

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

材料用具: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计时器、试管架、笔。

(1)实验步骤:

①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结果及结论的预测。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应从实验目的入手,找到实验变量是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和0.3 mol/L的甘油溶液,在安排实验自变量的基础上,控制好无关变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时,首先应判断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再组织语言作答。

答案:(1)②分别量取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的甘油溶液各10 mL,葡萄糖溶液注入A试管中,甘油溶液注入B试管中 ③分别量取1 mL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溶液由不透明到澄清所需的时间

(2)如果A试管内溶液变澄清所用的时间少于B试管,说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比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快;如果A试管内溶液变澄清所用的时间多于B试管,说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比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慢;如果A试管内溶液变澄清所用的时间等于B试管,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相同

试题详情

14.请回答下列有关矿质元素吸收的问题。

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其中两株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时剪去。装置如下图:

(1)实验中,向甲、丙两瓶持续充入空气,测量四只培养瓶内溶液中的K+含量,结果如下图:

①    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②表示丁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这一观点可通过    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3)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         ,这一观点可通过      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4)经过一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解析:(1)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能量主要由根细胞有氧呼吸提供,而其有氧呼吸所需糖类等有机物由植物地上部分提供,且地上部分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甲瓶中既有O2,又有地上部分,因此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最旺盛,溶液中K+迅速下降,对应图D;丁瓶中既无O2,又无地上部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最弱,植株存活时间最短,对应图B。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要需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图中甲瓶和乙瓶的单一变量为O2,丙瓶和丁瓶的单一变量为O2,因此可通过甲、乙或丙、丁来验证。

(3)植物地上部分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等能源物质,可经筛管运输到根部,为根部的细胞呼吸提供能源物质(糖类等),图中甲瓶和丙瓶或乙瓶和丁瓶中的单一变量都是地上部分的有无,因此可通过比较甲、丙或乙、丁的现象得出结论。

(4)甲瓶中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蒸腾作用旺盛,随蒸腾作用进行,瓶中水分大量减少,且根对矿质元素和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不成比例,导致溶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失水萎蔫。

答案:(1)①D ②B (2)主动运输 甲、乙(或丙、丁)

(3)能源物质(糖类等有机物) 甲、丙(或乙、丁)

(4)因蒸腾作用失水,培养液浓度增高,大于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所以根毛细胞不能吸水

试题详情

13.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   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   ,由    (填数字)组成。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   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将图2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染色体吗?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开始时Ma>MA,达到平衡后,由于水柱的压力,使水分子从漏斗进入水槽,所以,MA依然小于Ma,这样才能使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达到动态平衡。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原生质层。(2)由于开始时蔗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蔗糖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3)图2细胞有大液泡,已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所以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1)小于 原生质层 1、3、5 (2)等于 (3)不能 鳞片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

试题详情

12.将等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500 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

项目
H2O
NH4+
K+
Ca2+
PO43
减少量
0%
83%
72%
97%
84%

下列分析与解释正确的是( )

①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说明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②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

③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④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都正确

解析:选C。本题考查植物对于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离子浓度大量变化,水分含量前后相对不变。而矿质元素只有在离子状态才能被水吸收,因此,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试题详情

11.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

解析:选C。水稻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在此过程中,要消耗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还需要水稻根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因此在一定范围内K+吸收量随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K+吸收量达到一定值后就不再随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变化了,这时受到的限制因素是膜上载体的数量,当运载K+的载体饱和时,K+的吸收量便不再增加了。因此该题答案为C。

试题详情

10.右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选D。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ATP。A、B点是在同等氧浓度下得到的,ATP相同,其差异只能是因为相应载体数量的不同。B、C点的差别则是由于氧浓度不同造成的,因而影响因素是呼吸作用强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