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85995  186003  186009  186013  186019  186021  186025  186031  186033  186039  186045  186049  186051  186055  186061  186063  186069  186073  186075  186079  186081  186085  186087  186089  186090  186091  186093  186094  186095  186097  186099  186103  186105  186109  186111  186115  186121  186123  186129  186133  186135  186139  186145  186151  186153  186159  186163  186165  186171  186175  186181  186189  447348 

14.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大于______、______大于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解析:污染区环境为黑色的,黑色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答案:(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由于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其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试题详情

1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通常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AA
Aa
aa
A地区
95%
3%
2%
B地区
3%
95%
2%

(1)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__,B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_。

(3)如果在B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_____________。

解析:  (1)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95%+1/2×3%=96.5%。(2)因A地区中aa基因型的个体幼年时期夭折,故a的基因频率降低,而A的基因频率升高。从表中看出,B地区中AA基因型的个体因不能抵抗疟疾而大量减少,故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3)如果在B地区消灭疟疾,则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上升。

答案:(1)96.5% (2)上升 下降 (3)上升

试题详情

12.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解析:选B。消费者的出现,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消费者对具有某些性状的某种生产者的捕食可改变该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项说法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符的是( )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庞大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突变和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③⑤⑦

解析:选D。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并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产生了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另外要注意,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无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一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试题详情

10.   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

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任何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都属于基因频率的改变,A选项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选项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选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

试题详情

9.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B、b自1900年至1970年间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B基因的基因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b基因的基因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下表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中由B基因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

B.1900年该种群杂合子比例为0.99%

C.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

D.基因型为bb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

解析:选B。从1900年到1970年,B基因的基因频率在逐渐下降,说明由B基因控制性状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基因型为bb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1900年时,基因型为Bb的个体比例应为0.99×0.01×2=0.0198,即1.98%。

试题详情

8.在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男∶女=2∶1),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中的“Xh”频率是( )

A.2.9%            B.0.7%

C.3.96%            D.3.2%

解析:选C。此题要求在正确理解基因频率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知识,才能正确解答此问题。先假设调查人群为100人,由于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且男女比例按1∶1计算,这样总共有H和h基因为100+50=150个,再依据题意:h的个数为0.7%×100×2/3+0.7%×100×1/3×2+100×5%=2.8/3+5。所以h的基因频率为(2.8/3+5)÷150×100%=3.96%。

试题详情

7.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有关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解析:选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隔离(特指生殖隔离)。虽然多倍体植物的形成过程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新物种一旦形成必定存在生殖隔离。

试题详情

6.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

A.25%             B.32%

C.50%             D.64%

解析:选B。由题干可获得的主要信息有:①果蝇体色黑身和灰身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②所研究种群(群体)只有两种基因型:BB占80%,bb占20%。解答本题可先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出基因频率,然后再按照平衡群体的规律计算出基因型频率。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选C。生殖隔离是对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而不是对所有生物而言。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