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关于DNA和染色体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
D.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3.对于中心法则,经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
A.蛋白质→RNA B.RNA→DNA
C.DNA→RNA D.DNA→DNA
2.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单位体育种原理
C.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
1.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
A.1/2 B.1/4 C.1/6 D.1/12
11.如图表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
(1)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分别与图中 、 (填标号)有关。
(2)图中的A侧为细胞膜的内侧还是外侧? 。
(3)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区别,具体原因是由于图中 (填标号)不同所致。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再整齐。细胞膜厚度减少,而膜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增加。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2)外侧 (3)② (4)细胞膜具流动性
10.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2)蛋白质等 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解析:此题是检验细胞膜结构特点的一个有趣的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将融合细胞置于37℃下保温40 min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
9.某学生将2.5%的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2h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 )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D.2h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答案:C
解析:脲可以通过细胞膜,因而开始时蚕豆表皮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来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8.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
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类成分不同
B.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不同
C.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D.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7.人体内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 )
A.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
B.协助吸收脂溶性物质
C.细胞各种膜的骨架
D.合成脂质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
答案:C
6.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H1N1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H1N1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 )
A.磷脂分子 B.糖被
C.蛋白酶 D.抗原
答案:B
解析:蛋白质+多糖―→糖被,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