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86353  186361  186367  186371  186377  186379  186383  186389  186391  186397  186403  186407  186409  186413  186419  186421  186427  186431  186433  186437  186439  186443  186445  186447  186448  186449  186451  186452  186453  186455  186457  186461  186463  186467  186469  186473  186479  186481  186487  186491  186493  186497  186503  186509  186511  186517  186521  186523  186529  186533  186539  186547  447348 

4.关于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正确的是

A.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一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

D.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试题详情

3.对于中心法则,经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

A.蛋白质→RNA              B.RNA→DNA

C.DNA→RNA              D.DNA→DNA

试题详情

2.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单位体育种原理

C.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

试题详情

1.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女孩的几率为

A.1/2    B.1/4    C.1/6    D.1/12

试题详情

11.如图表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

(1)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分别与图中  、  (填标号)有关。

(2)图中的A侧为细胞膜的内侧还是外侧?   

(3)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区别,具体原因是由于图中  (填标号)不同所致。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再整齐。细胞膜厚度减少,而膜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增加。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2)外侧 (3)② (4)细胞膜具流动性

试题详情

10.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2)蛋白质等 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解析:此题是检验细胞膜结构特点的一个有趣的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将融合细胞置于37℃下保温40 min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

试题详情

9.某学生将2.5%的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2h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 )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D.2h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答案:C

解析:脲可以通过细胞膜,因而开始时蚕豆表皮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来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试题详情

8.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

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类成分不同

B.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不同

C.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D.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试题详情

7.人体内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 )

A.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

B.协助吸收脂溶性物质

C.细胞各种膜的骨架

D.合成脂质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

答案:C

试题详情

6.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H1N1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H1N1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 )

A.磷脂分子                B.糖被

C.蛋白酶                 D.抗原

答案:B

解析:蛋白质+多糖―→糖被,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