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其中 ( )
A.间期为染色体,分裂中期为染色质 B.间期为染色体,分裂后期为染色质
C.间期为染色质,分裂中期为染色体 D.分裂中期为染色体,后期为染色质
5.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方法测定某一池塘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如同一深度黑、白瓶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完全相同),则:
深度 |
瓶中O2的变化(g/m2) |
|
白瓶 |
黑瓶 |
|
1M |
+3 |
-1 |
2M |
+2 |
-1 |
3M |
0 |
-1 |
4M |
-1 |
-1 |
水底 |
-3 |
-3 |
(1)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气 g/m2 , 消耗氧气量 g/m2 。以上数据表明这个池塘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从而使水体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处于较好的平衡状态。
(2)据表中数据还可得出如下结论:自养生物分布在 深度, 深度只有异养生物分布。
4.科学家在研究Na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其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下图所示:
(1)据图可知,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 ;而加入ATP后,溶液中24Na的量 。
(2)由此可见,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 ,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
(3)“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 。
(4)若将图中纵坐标改为“细胞中24Na的量”,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曲线以表示细胞中24Na的量的变化(注入神经纤维中24Na的总量为2.2)
还有第5题
3.下图是绿色植物和动物代谢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A、B代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两大类物质,A代表 ,B代表 。
(2)代表光合作用的是(填编号)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除图中已表示的外,还有 。
(3)图中D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图中⑨为④的过程提供的是 ,⑩为⑤的过程提供的是 。
(4)图中⑧经 作用变成两部分,其中含N部分最终以 的形式排出体外。
2.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人们会把一些蔬菜和水果储存在地窖中。下图表示随地窖中氧的消耗,甘薯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地窖中O2的初始浓度为20%,X轴代表窖内O2的减少量,按氧占空气的百分比浓度计)请据图回答:
(1)AB段O2消耗很大,有机物减少明显。
CD段窖内O2浓度已趋近零,而有机物仍然
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
(2)BC段有机物减少缓慢的原因是:
。
(3)为了减少甘薯储存时有机物的消耗,
最好把地窖中的O2浓度控制在大约 %
的范围内。
1.已知青蛙体色的变化与环境的明暗有关,若将普通的深色青蛙放在明亮处,肤色变浅,再放到暗处,肤色又变深。若明亮处,向青蛙注射一种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体色将逐渐变深,但不久后又慢慢恢复浅色。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验证青蛙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眼睛而不是身躯部分。
步骤:①把一只青蛙的眼睛用黑纱蒙住,放在亮处及暗处一段时间。
② 。
现象:步骤① 。
步骤② 。
(2)如在明亮处切除此蛙垂体,再把此蛙放在暗处,蛙体将保持 。
(3)青蛙体色随环境明暗而变化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特称为 。
(4)通过上述实验证明蛙的体色变化是受 调节的。
31.下图所示三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动而发生的代谢速度变化。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低于t2的温度条件下,动物Z的耗氧量逐渐增加
B.在温度t1时,动物X、Y、Z代谢速度相同
C.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D.动物Y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30.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29.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8.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O2,装置如图。照光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
A.仅在甲中
B.仅在甲和乙中
C.仅在甲和丙中
D.在甲、乙和丙中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