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蜂兰花的花瓣形状酷似雌黄蜂的体态,这一现象属于( )。
A.警戒色; B.保护色; C.拟态; D.互利共生。
1.在海面20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阳光; D.温度。
22.某中学的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调查该地区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且数量较多;2号水源水样中的单细胞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3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有刺鼻的气味;4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
(1)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轻到重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1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2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3号水源的污染应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1号水源和3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则1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3号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_____________号水源,这一水源一
般是由_____________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21.近几年,一些国家爆发“二恶英”食品污染,使得世界各国民众都对食品中是否含有“二恶英”大起警惕之心。请分析回答:
(1)“二恶英”是什么有毒化学品的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环境中的“二恶英”一般是怎样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______,体内的“二恶英”含量就越多,这种现象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恶英“对人体会产生怎样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0年上海高考题)下图是某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图中的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回答:
(1) 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的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千克。
22.(2001年上海高考题)右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998年上海高考题)某小镇近十余年来,先后建立了许多种乡镇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小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加。据环保部门测定:小镇街道上声响为90 分贝、降水pH值为6.5、河水中含氧量为2 毫克/升。请回答:
(1)该镇受到的环境污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调查污染源,从某厂取得排水水样,水样放置一天后,加入_____________,并保温1小时,水样仍为蓝色,该厂排放水是否为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小镇环境污染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保护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B.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C.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D.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
19.发生在湖泊和池塘中的“水华”是因为( )。
A.有害农药污染所致; B.重金属污染所致;
C.工业废水污染所致; D.水体富营养化所致。
18.《中国21世纪议程》中制定了( )。
A.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
B.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
C.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D.今后环境工作的行动指南。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