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B 15.C 16. D 17.C 18.B 19.C 20.C 21.D 22.C 23. B 24. B 25. A 26. B
1.D 2.B 3.A 4.D 5.A 6.B 7.A 8.D 9.B 10.D 11. A 12. C 13.D
42.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从花的形成来看,花是一种变态的枝条.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枝条分生组织感受到适合的温度和光周期后就会进入花的分化状态.科学家在对一种十字花科的植物拟南芥的研究中发现,决定花器官特征形成的基因,在花的发育过程中起“开关”作用。例如:A类基因有活性时,在花的第一轮形成萼片;A、B两类基因都有活性时,第二轮才能形成花瓣;B和C两类基因都有活性时,第三轮才能形成雄蕊,只有C类基因有活性时,第四轮才能形成子房壁.
资料二:甘蓝也是十字花科的植物,其染色体数目为18.将拟南芥和甘蓝杂交,后代不育但是,在许多次的杂交实验中,发现了极少数的可育类型.
(l)已知拟南芥枝条的细胞中有染色体5对.则其花瓣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 __条.在其分生组织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染色单体数是__ __条。
(2)影响花分化的外界因素是__ __和_____ ___。决定花器官特征的内部因素是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类。
(3)拟南芥和甘蓝杂交,后代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子一代细胞内没有__ _____染色体.
(4)多次杂交实验中,发现了极少数的可育类型,其染色体数目最可能是________条。
(5)若用人工的方法获得可育的拟南芥和甘蓝杂交类型,在育种上属于__ ____育种。
下学期高二生物同步测试(2)
----遗传和变异
41.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
(3)Ⅲ11和Ⅲ9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
①Ⅲ11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填序号),原因是 。
②Ⅲ9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填序号),原因是 。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4)若Ⅲ9与Ⅲ12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
40.I.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 |
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 |
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
甲 |
1:310000 |
1:8600 |
乙 |
1:14500 |
1:1700 |
丙 |
1:38000 |
1:3100 |
丁 |
1:40000 |
1:3000 |
(1)4种疾病中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 。
(2)表兄妹婚配子代的发病率远高于非近亲婚配子代的发病率,其原因是
II.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如下图所示。现已查明II-6不携带致病基因。请问:
a.丙种遗传病是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是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b.写出下列两个个体的基因型: III-8 ;
III-9 。
c.若III-8与III-9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39.下图示人类形成双胞胎的两种方式:
现有一对夫妻,其中妻子是血友病患者,丈夫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经B超检测是
双胞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双胞胎与方式一相符,胎儿甲是男性,则胎儿乙的表现型为 。
(2)如果此双胞胎是通过方式二形成的。经B超检测发现胎儿丙为女性,则丙患血
友病的可能性是 ;若丁患血友病,则其性别是 。若检测发现胎儿
丙是一个白化病患者,则丁是白化同时又是血友病患者的概率是 。
38.I.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色不抗虫 |
白色不抗虫 |
||
一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 |
210 |
208 |
二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 |
O |
280 |
(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
(3)亲本中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白色抗虫b的基因型分别是__ ____、___ __、__ ___。
II.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 。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 染色体上。
(2)F2中,白颖基因型是 ,黄颖的基因型有 种。
(3)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黑颖纯种的占比是 。
(4)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 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37.R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RNA仅仅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信使。 近年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特定的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作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近日,分子生物学家发现RNAi在老鼠和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动”。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老鼠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中有RNA的分布。
(2)RNA使处于关闭状态,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受阻,原因是(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说“RNA也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说明理由。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I.1970年以前,未发现植物对除草剂有抗性,但到1985年则发现48种植物至少对一种除草剂产生了抗性。抗药性的产生和扩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下表是苋菜叶绿体基因phsA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请分析回答:
抗 |
CCT 精氨酸 |
CGT 丙氨酸 |
TTC 赖氨酸 |
AAC 亮氨酸 |
敏感 |
GCA 精氨酸 |
AGT 丝氨酸 |
TTC 赖氨酸 |
AAC 亮氨酸 |
氨基酸位置 |
227 |
228 |
229 |
230 |
(1)苋菜能抗除草剂,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 号位上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2)上表DNA碱基序列中发生的 变化结果,说明核苷酸代换速率比氨基酸代
换速率快。
II.有人调查了2792种植物和2315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按偶数和奇数从大到小地排列起来, 发现95.8%的植物和93.4%的动物的染色体数目2N=6,8,10,12,14……等偶数,只有4.2%的植物和6.6%的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是7,9,11……等奇数①;而且不论染色体数目是奇数或是偶数,每一数值的染色体都不只一个“种”。如2N=24的植物有227种,动物有50种;2N=27的植物有10种,动物有9种②。
(1)就①列举两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②回答:227种植物都有24条染色体,但它们的性状不相同,根本原因是染色体上__ _不同,从现代遗传学分子水平上解释是_____ ________
(3)一种小麦(麦)有14条染色体,另一种植物节麦也有14条染色体,它们杂交后的Fl不能形成配子,原因____ _____。只有全部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时全部分配到一极才能形成一个有效配子,概率是多大________,要想得到节麦和此种小麦的杂交种子还应如何做才有可能____ _______。
35.白化病和黑尿症都是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下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系列生化过程。
苯丙氨酸---→酪氨酸---→β羟苯丙氨酸---→尿黑酸
白化病==酶B 黑尿症==酶D
黑色素 乙酰乙酸
(1)酶是蛋白质,参与催化D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酶有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 等。
(2)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酶B基因在皮肤细胞内的表达可表示为_____ ______。
(3)在大部分人中,酶都能正常发挥催化功能,但酶D的变异阻止了尿黑酸的进一步代谢,哪一种变异形式能解释这种生理缺陷?
(4)由上图可见:若控制酶A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会引起多个性状改变;黑尿症与图中几个基因都有代谢联系。这说明: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