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 蛋白质、DNA、葡萄糖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
A、 C ;H ; O; B、 C ; H ; O ; N;
C、 C ; H ; O ;P; D、C ; H ;O ; S。
3. 科学家在研究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体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2. 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雷鸟,每到冬季来临前就换上白色羽毛。在没有下雪的日子,雷鸟在原野上非常显眼。那么,决定这种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应激性 B、适应性 C、遗传性 D、变异性
1. 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 )。
A、新陈代谢 B、生殖和发育
C、遗传和变异 D、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42.(9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
② 。
41.(10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
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右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
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 条,鱼类与贝类关
系是 。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
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潮水变绿的原因是 ,
发臭的原因是 。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 天。
(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合理的措施是 。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
40.(9分)下图为4组生物: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和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 判断A-D 4组生物对应的曲线:
A. ; B. ; C. ; D. 。
(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
。
(3)分析4种种间关系中若b死亡,对a有利的是 。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
39.(11分)荧火虫能发光是因为荧火虫体内可以通过荧光素酶催化的系列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如果荧光素酶存在于植物体内,也可使植物体发光。一直以来荧光素酶的唯一来源是从荧火虫腹部提取的。但加利福利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成功地通过转基因工程实现了将荧光素酶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并在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荧光素酶。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此转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其本质是 。
(2)在该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 、 等。
(3)将此目的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需要运载体的帮助。下列所列各项是选取运载体的时候必须考虑的是__________。
A.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保存 B.具有特定的限制酶切点
C.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碱基片断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4)除题中叙述的外,下列还可作为受体细胞的生物有__________。
A.土壤农杆菌 B.结核杆菌 C.噬菌体 D.枯草杆菌
(5)在此转基因工程中,是由质粒承担运载体的。在将体外重组体DNA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之前通常要用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
(6)由于荧光素酶的特殊作用,人们一直设想将其基因作为实验工具,将它和某一基因连接在一起,通过植物是否发光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已经转入到植物体内,如判断固氮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某植物体内。此时荧光素酶基因的功能是充当 基因。
(7)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_____ _
和_____ _。
38.(7分)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 形增长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
37.(7分)实验的设计、从实验结果推导出结论的逻辑,都要非常严密才有说服力。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取一段玉米的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之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如下图1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2所示)。
于是该同学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1:下端琼脂块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
结论2: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该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要得到结论1,需对实验方案作如何改进(用文字加图示说明)?其预期结果如何?
(3)要得到结论2,需对实验方案作如何改进(用文字加图示说明)?其预期结果如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