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88799  188807  188813  188817  188823  188825  188829  188835  188837  188843  188849  188853  188855  188859  188865  188867  188873  188877  188879  188883  188885  188889  188891  188893  188894  188895  188897  188898  188899  188901  188903  188907  188909  188913  188915  188919  188925  188927  188933  188937  188939  188943  188949  188955  188957  188963  188967  188969  188975  188979  188985  188993  447348 

39.(8分)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请你利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  行预测。

实验材料和器材:小白鼠若干只,注射器,胰岛素,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

(1)实验方法步骤:

(2)预期实验结果:

试题详情

38.(8分)右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3)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光照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        mg(2分)。

(4)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2分)。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得到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试题详情

37.(4分)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同一个哺乳动物体内的3张细胞分裂示意图。仔细读图后回答问题

(1)     图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2)乙图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个染色体组。

(3)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为             。

试题详情

36.(8分)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经调查研究发现,该植物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过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并查明这两个基因D(d)、H(h)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不含氰的能稳定遗传的白花三叶草品系杂交,F1却全部是含氰(有剧毒)。

氰酸酶
 
产氰糖苷酶
 

  前体物      含氰糖苷      氰

      基因D       基因H

  (1)试推断亲代基因型为                   (2分)。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2分)。

  (2)有人做了如下一个实验,对F2中产氰的植物叶片提取液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结果都能在反应物中提取到氰。若对F2中不含氰的类型也进行上述实验,过程如下,根据情况完成下表(4分)。

叶片
F2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
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
氰酸酶
F2植株基因型
叶片I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II
不含氰
 
 
ddHH或ddHh
叶片III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试题详情

35.(7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      

(2)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一般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右图),请在下面填出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试题详情

34.(9分)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重要的过敏原。下图A为北京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某校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01
 
02
 
03
 
04
 
05
豚    草
0.3
0.6
1.1
1.5
2.3
狗  尾  草
 10.0
9.2
8
6.8
5.5
曼  佗  罗
3.0
2.1
1.1
0.3
0.1
龙    葵
3.0
2.0
0.4
0
0
灰  绿  藜
3.2
2.8
1.7
1.3
0.6

⑴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⑵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         。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       过程而实现的。

⑶请在图B中绘制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2分)

⑷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引起        

⑸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选择物种时应尽量       

     

图A               图B

试题详情

33.(6分)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解回答:

(1)反应①②③④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             

(4)种子入库前要做干燥处理,其目的是去掉种子内以       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使细胞缺乏反应的良好溶剂,从而抑制细胞的         作用,也可防止种子发芽霉变。

试题详情

32.(7分)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分开,先后滴加到待测样液中,发现砖红色沉淀。于是有人提出如下观点: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探究实验思路
试管
第一次加入物
第二次加入物
第三次加入物
加热
颜色变化
1号
2mL苹果汁
2mL0.05g/mLCuSO4
2mL0.1g/mLNaOH
加热
 
2号
2mL苹果汁
A
B
加热
 
3号
2mL苹果汁
C
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

     A.         ;B.         ;C.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31.(7分)在探索生物膜结构的过程中,科学家经历了不少艰辛。请分析有关实验,推导实验结论或作出自己的评价。

(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中有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一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得出结论:           

(3)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根据电镜观察结果,大胆地提出:所有生物膜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图案,即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合板结构构成,其厚度都是75Å。你认为这一假说存在什么缺点?                                          

                            

(4)1970年,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绿色,另一半呈红色,但在37℃保温40分钟后,在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这个实验说明                。其原因是                    

(5)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则24Na外流迅速停止。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ATP时,24Na又重新透出,直到ATP用完。以上实验证明:24Na通过神经纤维膜的方式最可能是        ,原因是           

试题详情

30.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一种生物不只属于生态系统中一种生态成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