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9. (7分)依据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内容,回答问题:
(1)研究人员将Sl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A、B所示。
①Sl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l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下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2分)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
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如图所示。分析右图,回答问题。
①在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
在 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
是
(2分)
内容 学生 |
幼苗的质量(克) |
|
第1天 |
第30天 |
|
甲 |
4 |
24 |
乙 |
4 |
35 |
丙 |
4 |
64 |
38. (6分)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的全面丰收。下图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 等微生物作为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率。
(5)若以人为能量的最后消费者,请写出该系统中能量流动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6. (11分)为了验证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有关步骤及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供选择):兔子若干只、注射器,75%酒精、脱脂棉、含放射性碘溶液、放射性测定仪、0.9%的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和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均不含放射性)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1).取三组兔子,分例标记A、B、C。
(2).将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后,
注射到A、B、C兔子体内。
(3).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只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并作记录,结果如上图所示:
(4).4天后,向A组注射适量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0. 9%的生理盐水,向C组注射 。
(5).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只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并作记录。
(6).请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一个错误(将正确内容写出即可) 。
(7).步骤(4)中B组实验的作用是 。
(8).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 。
(9).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抑制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则兔子血液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和 。
(10).开始的2d内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升降的原因是
。(2分)
(11).第二次注射后,三组兔子甲状腺放射量下降的速率不同,原因是
(3分) 。
35. (7分)实验研究喝 1L 水和 1 L 0 .9%的盐水对于 A 、 B 两组男性尿液产生量的影响,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实验过程中,尿液每 30min收集 1 次,结果如下表(表中时间为1h时,饮入水或盐水)
( 1 )为什么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内的尿液?
( 2 ) A 、 B 中哪一组喝的是盐水? ,此组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 , 激素分泌增加,促进 。
( 3 )根据表中数据,说明 A 、 B 两组喝水或盐水后相同的反应是
,不同的反应是
。
34. (10分)乙肝病毒(核酸为双链DNA)感染人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进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上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外,还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其特征是外壳表面含有与致病乙肝病毒颗粒相同的表面抗原,但内部是空心的,不含病毒DNA分子,因此没有传染性和致病力。最早发现空心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颗粒的是美国科学家B.SBlnmberg。这一重大发现为乙肝疫苗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若将乙肝患者的血液经严格纯化,去除杂蛋白和乙肝病毒颗粒后,可获得高纯度的空心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将这种抗原蛋白颗粒制成疫苗,注人人体后,可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为此,B.SBlnmberg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请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是在人体肝细胞的 上合成的。
(2)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可用于制作疫苗,其原因是
。
(3)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是在 细胞中合成的,参与抗体合成的膜性细胞器有 。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可在 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并释放病毒,随后抗体与病毒结合,这过程包含了 免疫。
(4)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来源是
。
(5)在自然情况下,乙肝病毒与艾滋病病毒(单链RNA)哪一种更容易发生变异? 为什么?
(2分)
33. (8分)右图是一坐标曲线图,据图回答:
(1)若纵坐标代表一个初级消费者种群,横坐标代表时间,
那么出现AB段的原因是 。
(2)若纵坐标代表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温度,那么
B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表示 。
(3)若纵坐标代表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横坐标代表正常人
饭后的时间,从体液调节角度考虑,出现BC段的主
要原因是 。
(4)若纵坐标代表植物某一器官的生长情况,横坐标代表生长素浓度的变化,那么,该图反映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
31 (9分)人体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①-⑦表示有关生理过程,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C物质名称为 。
⑵在④⑤⑥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是 。
⑶若过程③发生在核糖体,产物D包括:有机物是 ,无机物是 。
⑷图中能为①②提供载体的是 过程,可以为①②提供能量的是
过程(均填图中的序号)。
⑸促进血液中B浓度升高的激素有 。
⑹现有2molE、1mol乳糖和1molB分别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
32.(4分)A-C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周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套上开小窗的暗箱。回答下列各问:
(1)A花盆中的植株的根将向什么方向生长?答:__________________。
(2)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
(4)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
30.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B.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