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 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证明是否为砒霜(As2O3)中毒。方法是:用锌.盐酸与被检验试样混和,若有砒霜,则发生反应生成砷化氢、氯化锌。下列对这一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盐酸做氧化剂 B. 砒霜做氧化剂
C. 锌和盐酸做还原剂 D. 盐酸做还原剂
3.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作为脱氯剂,如Na2S2O3 和氯气反应,可将氯气完全转化为CI- 从而消除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则在该反应中S2O32-不能转化为( )
A. S2- B. SO2 C. S D. SO42-
2. 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阴阳离子是能够导电的,而且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的浓度有关。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
A. 0.2mol.L-1 NaCl 溶液
B. 0.15mol.L-1 MgSO4 溶液
C. 0.1mol.L-1 BaCl2 溶液
D. 0.25mol.L-1 HCl 溶液
1. 毒品有害人体健康,危害社会稳定。“摇头丸”是国家严令禁止的毒品之一,其化学式为C9H13N ,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为9:13:1
B.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C. 该物质为三种元素组成
D. 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1)用O2表示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3)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下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
金属 质量/g |
金属状态 |
C(H2SO4) /mol·L-1 |
V(H2SO4) /m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丝 |
0.5 |
50 |
20 |
34 |
500 |
2 |
0.10 |
粉末 |
0.5 |
50 |
20 |
35 |
50 |
3 |
0.10 |
丝 |
0.7 |
50 |
20 |
36 |
250 |
4 |
0.10 |
丝 |
0.8 |
50 |
20 |
35 |
200 |
5 |
0.10 |
粉末 |
0.8 |
50 |
20 |
36 |
25 |
6 |
0.10 |
丝 |
1.0 |
50 |
20 |
35 |
125 |
7 |
0.10 |
丝 |
1.0 |
50 |
35 |
50 |
50 |
8 |
0.10 |
丝 |
1.1 |
50 |
20 |
34 |
100 |
9 |
0.10 |
丝 |
1.1 |
50 |
30 |
44 |
40 |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 ,Y是 ,Z是 ;
(2)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间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
是 和 。
(3)由Y和Z组成,有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该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3.(8分)
某反应体系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1)请将Au2O3之外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3)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9分)
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 , B:______(填“能”与“不能”)
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
(2)根据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
①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若导线上转移电子0.1mol,则负极质量变化 克。
1.(3分)反应A+3B2C+2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015 mol/(L·s) ②V(B)=0.09 mol/(L·s)
③V(C)=0.04 mol/(L·s) ④V(D)=0.045 mol/(L·s)
该反应的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