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0159  190167  190173  190177  190183  190185  190189  190195  190197  190203  190209  190213  190215  190219  190225  190227  190233  190237  190239  190243  190245  190249  190251  190253  190254  190255  190257  190258  190259  190261  190263  190267  190269  190273  190275  190279  190285  190287  190293  190297  190299  190303  190309  190315  190317  190323  190327  190329  190335  190339  190345  190353  447348 

2、实验生物学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A.细胞学说的创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C.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D.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试题详情

1、农民常在夜晚利用黑光灯(紫外线灯)诱杀鳞翅目昆虫、 这是利用昆虫的什么特性(   )

    A.适应性        B.应激性        C.恒定性        D.变异性

试题详情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__________号和__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_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_____号装置。  

试题详情

1.在一个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总和以及其中的全部鲫鱼分别叫做(    )

A. 生态系统和种群       B.种群和生物群落

C. 种群密度和种群       D.群落和种群

2.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    )

A. 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3.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

①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 ④迁出率和迁入率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当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为抵御严寒,体内激素的分泌会发生变化,其中分泌量增加的有(   )

①促甲状腺激素 ②胰岛素 ③生长激素 ④肾上腺素 ⑤甲状腺激素

A. 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5.以下有关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都是由专门器官分泌的  B.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都有重要调节作用

C.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极少 D.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6.人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不含有的成分有(      )

A. 葡萄糖     B.无机盐    C.抗体      D.DNA

7.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 (      )

A.记忆细胞    B.绵羊红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8.下列属于免疫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排出作用 ⑤皮肤的屏障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9.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可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C.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D.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

1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

B.估算一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和大小

C. 一个种群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1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12.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兴奋性

13.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C.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5.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B.特异性免疫  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D.特异性免疫  抗原

1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大脑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损伤,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说话

B.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的传导方向可以是:树突   细胞体   轴突

C.寒冷时,人体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战栗,此时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加

D.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

17.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B.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长

C.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生长

18.当人体的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     )

A.收缩反应   B.分泌异常    C.神经冲动    D.膜电位变化

19.人类的下列活动,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

A.封山育林    B.治理沙漠    C.围湖造田    D.兴修水利

20.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1.在种群“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数量暂时超过K值的是(      )

A.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B.引入狼后的草原兔

C.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D.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22.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了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

A.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23.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随机选定某一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头草原鼠,标记放走;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的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又捕获了54头草原鼠,其中标记的有12头。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草原鼠的种群密度较大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C.草原上草原鼠与牛、羊之间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D.若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则该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不准确

24.科学家研究了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S和星杆藻A。硅藻需要硅酸盐作为其细胞壁的原料,实验中不断地定期加硅于培养液中。两种硅藻单独培养(a图为硅藻S、 b图为硅藻A)和一起培养(c图)的种群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种群密度,虚线表示硅浓度)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

A.单独培养的两种硅藻相比较,硅藻S对硅的利用量多

B.混合培养时,硅藻A与硅藻S构成竞争关系

C.单独培养的两种硅藻都近似呈“S”曲线增长

D.混合培养时,硅藻S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A所能生长的水平以下

25.下图为神经纤维上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6.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平时我们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对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

C.番茄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D.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27.下图表示生命系统中的一种调节机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代表下丘脑,则B代表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中A代表结构是下丘脑,则B代表的器官是甲状腺

C.图中A代表农业中的害虫,则B代表食虫鸟的天敌

D.上图表示的是正反馈调节

28.如下图所示。将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 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①和③

29. 下列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  

A.吲哚乙酸    B.萘乙酸   C.2,4-D     D.乙烯

30. 用较高浓度的2,4-D溶液喷洒小麦作物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小麦生长   B.灭杀害虫  C.除去双子叶杂草  D.除去单子叶杂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书本知识回顾:(3分)

(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相互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是____________   

(2)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_____________               

(3)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_______________

32.(6分)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激素Ⅰ”和“激素Ⅱ”分别是              ________      。

(2)图中的激素Ⅲ对下丘脑和垂体起的是       作用,使“激素Ⅰ”和“激素Ⅱ”的含量        ,这是一种           调节。

(3)甲状腺激素被靶细胞上的特定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导致靶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33.(5分)将植物横放,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

(1)图乙中植物的根和茎的生长是由于植物受重力影响使生长素分布      ;其中,a、b、c、d四处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的有           (填字母)。进行该研究时最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其主要目的是                        

(2)如果将图中状态的幼苗放置于“神六”飞船中带入太空,则其根和茎的生长方向分别是             ,这是由于太空微重力导致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   

34.(5分)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______色,B箱番茄呈_________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______(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      含量增多了。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___        _________的作用。

35. (8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        头。

A.30         B.32         C.64         D.96

⑵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⑶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左上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⑷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l,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          

A.a×8n1   B.a×8n+1      C. a×8n       D.a×8n2

⑸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右上图中的        曲线。

36.(4分) 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9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

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

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

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试题详情

57.(14分)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有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之分。请设计实验证明:①Na是非必需矿质元素;②Mg是必需矿质元素。

   材料用具:含多种矿质元素的溶液,若干盆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以及其他必要的器具。

   (1)为了更可靠、方便、快捷的完成实验,应采用的方法是      。

(2)计划配制的培养液分别是:

   A.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营养液

   B.                   

   C.                   

   若要证明问题②,应选取以上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填营养液番号)

   在A中生长的植物嫩叶所必需的Mg可能来源于       

  (3)实验中需要人工控制的因素是(   )。

   A.光照   B.温度   C.大气中CO2浓度   D.溶液浓度   E.植株数目

 (4)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试题详情

56.(12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下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植

物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强度是       (CO2mg/100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   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有机物生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    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   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主要受     因素影响。

试题详情

55.(8分)图A为某高等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根据图A可知该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可形成    个四分体。

   (2)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能出现细胞板,理由是         ;该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ATP和CO2的部位分别是        

   (3)C图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处在B图的    期(填图中符号)。

   (4)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     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5)若A图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矿质元素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因为进行此生理活动需要提供      

试题详情

5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此实验中

A.没有对照实验       B.黑暗处理几小时为对照实验

C.曝光处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为对照实验

试题详情

53.下列关于物质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②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胃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③氨基酸转变为糖类必须首先通过脱氨基作用

  ④肝细胞中的肝糖元可以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