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白色污染
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难于分解,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8.微波危害
微波的波长范围是1mm-1m,频率范围是300-300000MHz,它的能量不足以使物质产生电离,所以微波不会对生物体产生辐射的危害。但是,它能起到“加热”的作用。由于它的穿透力强,不仅可使物体表面温度升高,而且还能深入组织内部,更由于组织内部难于散热,所以内部的温度升得更快。
7、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①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②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③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④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⑤无控制旅游;⑥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⑦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名单。它们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牗水葫芦牘、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
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负责人介绍,外来物种对我国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其次,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第三,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可能有三种情形:
①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②因为新环境中存在其天敌及竞争者而受到控制;
③因为缺乏天敌而失去控制,最终破坏原有生态系统,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控制的办法最好从本地寻找其天敌,一般不从原产地引进新物种,原因是有可能产生新的生态危机。
6、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操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5.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于进行细胞呼吸,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CH4等有毒气体。因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
4.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水生生物富集作用:水生生物主要通过食物链富集污染物质。例如,有机氯农药(如DDT)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低,但是经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肉食性鱼”这样一条食物链,可以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
陆生生物富集作用:陆生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和化学农药。陆生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如汞、镉等),主要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进入动物体或人体后,除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外,其余的则在动物或人体内富集起来并逐渐造成危害。例如,日本的“镉米”事件。
3.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2.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二氧化硫(SO2)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NO)转化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我国通常是硫酸酸雨。
(2)危害:
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实施措施: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护资源和环境;②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