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在“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的增长率不变(如图A);由于“J”型增长曲线的斜率是在不断变化的,逐渐增大,直至无穷,所以其增长速率也就不断增大(如图B)。
3.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增长速率=(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不论是“J”型曲线还是“S”型曲线上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斜率最大时在“ 1/2K”。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是逐渐减小。在“S”曲线到达K值时,增长速率就为0。
2.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单位数量)]。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而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越来越小。
1.λ:表示相邻两年(生物的两代)种群数量的倍数。在公式Nt=N0λt中,N0表示起始数量,λ表示相邻两年(生物的两代)种群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数或生物的繁殖代数。λ=N1/N0;增长率=(N1-N0)/N0×100%=(λ-1)×100%。
项 目 |
“J”型曲线 |
“S”型曲线 |
含 义 |
指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它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 |
指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最大容纳量上下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为1/2K时,增长速率达最大值。 |
前提条件 |
环境资源无限 |
环境资源有限 |
λ |
保持不变 |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
种群增长率 |
保持稳定 |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 |
种群增长速率 |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上升 |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上升,到一定密度再下降 |
K值(环境容纳量) |
无K值 |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
曲 线 |
![]() |
![]() |
①指数式增长
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0,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该种群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那么:
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
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2=N1·λ=N0·λ2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t=N0·λt
据此方程绘出的曲线为“J”型。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式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不可能是无限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无法做到。
②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种群数量大于1/2K时,可猎取某野生生物资源。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所有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①种群特征的影响(同一种群内部影响):
年龄组成是决定和预测种群将来发展趋势的最主要因素。种群的性别比例改变或性别比例失调,将导致生殖上的混乱,从而引起种群数量变化。如: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而改变性别比例,使出生率降低。
②种间关系的影响:
互利共生、竞争、捕食等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使研究的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
③无机环境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环境中的一些非生物因素,如水分、温度、食物等因素在特殊情况下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种群中个体有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等变化,出生和迁入导致种群数量增加,死亡和迁出导致种群数量减小,因此种群数量有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变化过程。
2、实 例:(以细菌为例)
|
研究方法 |
研究实例 |
提出问题 |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
模型假设 |
提出合理的假设 |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中,细菌的种群增长不会受密度影响。 |
建立模型 |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
Nn=2n
N 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
修正检验 |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数学模型 |
![]() |
![]() |
1、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