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1054  191062  191068  191072  191078  191080  191084  191090  191092  191098  191104  191108  191110  191114  191120  191122  191128  191132  191134  191138  191140  191144  191146  191148  191149  191150  191152  191153  191154  191156  191158  191162  191164  191168  191170  191174  191180  191182  191188  191192  191194  191198  191204  191210  191212  191218  191222  191224  191230  191234  191240  191248  447348 

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为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森林的地上成层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草本群落地上部分一般分为上(高草层)、中(中草层)和下(矮草层)三层;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夏天,一个层次性较好的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水的循环性比较强)、斜温层(湖水温度变化比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水温大约4℃)和底泥层等四层(如下图所示)。表水层是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也主要在这里进行。动物、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越多。草原的层次比较少,动物的种类也比较少;森林的层次比较多,动物的种类也比较多。在水生群落中,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光、温度和含氧量的垂直分布所决定的。

[疑问与解答]

试题详情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生存。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可以是动物捕食动物、动物捕食植物等,分开对被捕食者有利。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可发生于植物与植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等,分开后对双方都有利。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的现象(被寄生者叫宿主)。分开后,寄生者难以单独生存,而对宿主生存有利。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

类型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
捕食


 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和猎物者种群的数量呈周期性的波动,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竞争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有三,①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②A取代B;③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的分离。
寄生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有害,寄生物一般比宿主小,如蛔虫与人。

试题详情

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1)种内互助 特点:群聚生活。如:昆虫、鸟、鱼和哺乳动物等。 意义:有利于捕食、御敌、抵抗不良环境、繁衍后代等。

(2)种内斗争 原因: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 意义:对失败者不利,但对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发生于同种动物或同种植物或同种其他生物之间。如鲈鱼食本物种幼鱼,蝌蚪排毒使幼小个体死亡。

试题详情

(1)概念不同: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而物种则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范围不同:一般来讲,种群是指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而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和种群组成的。由于两者概念的角度不同,不能进行比较其范围的大小关系。种群是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是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而群落是种间的研究范围,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3)判断标准不同: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它通过个体间的自由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的物种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凡属于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往往不育。

注意:全世界的人群(不分肤色、国别、年龄、性别)是一个种群;全世界的水稻也是一个种群。一群牛、羊、马,就不是一个种群,而是多个种群。

判断某一地域中的生物是否是一个种群的关键是这些生物是否是同一种生物。

(4)种群强调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群落所强调的是某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群体(异种生物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因此不能说成某区域内的某些或几种生物的群体。种群与群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某区域中所有同种生物的集合是一个种群,而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的集合才是一个群落。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它强调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相互作用。

(5)种群能够组成群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它们必须适应于共同的非生物环境;②它们内部的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即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生物环境。也就是说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生物群落。

试题详情

3、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是群落的首要特征。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有差别,如热带雨林生物种类多,丰富度大;草原生物种类较少,丰富度小。

试题详情

2、实 例: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应该是多个种群)

试题详情

1、概念: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试题详情

病症
病因
症状
呆小症
幼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甲亢
成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日渐消瘦
地方性甲状腺肿
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大脖子病”)
侏儒症
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身体矮小、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巨人症
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身材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
成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身体指、趾等端部增大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
出现尿糖等症状

试题详情

3、激素作用的机理

①含氮类激素作用机理:含氮激素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其调节作用的。激素受体是细胞膜上的某种蛋白质结构成分。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高度的亲和力。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受体结合后,首先引起受体构型的变化,激活与受体相结合的效应器。一般认为受体和效应器都在细胞表面的质膜上。并通过第二信使(如环一磷酸腺苷cAMP)传递激素的信息而在细胞内激活一些酶类,从而促进中间代谢和膜的通透性或通过控制DNA转录、翻译而影响特异蛋白质的合成,最终表现出激素的特点生理反应。

②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分子较小、亲脂性的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并与细胞质中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发生构象变化,形成一个有利于穿过核孔和与染色质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结构。进入细胞核后,复合物与染色质上的非组蛋白质相互作用而与DNA结合,启动DNA的转录、翻译进程,产生诱导蛋白,从而导致生理效应的发生。

试题详情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①激素作用的特异性:激素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处,与组织细胞广泛接触,但却是有选择性的作用于某些细胞、腺体、器官,能被激素作用的器官、腺体、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腺、靶细胞。

各种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的数量和广泛性有很大差异。大多数激素均有其固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例如,垂体的三种促激素都是蛋白质激素,可是其中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只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性腺激素只作用于性腺。另外,有的激素却能广泛的影响细胞代谢,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

②激素具有高效能的作用: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但却能显著加强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对机体的代谢、生长与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每周注射几毫克的生长激素就可使侏儒症患者生长速度显著增快,追上正常人。

③激素是生理调节物质:各种激素只是使靶器官的功能加强(刺激)或减弱(抑制)。体内的激素只是“唤起”靶器官存在的潜势,不能产生新的过程。

④激素在体内不断的发生代谢性失活:激素在体内不断的失活,并不断地被排出体外。失活的地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即当激素发生作用时,激素本身被失活,如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内失活等;另一个是肝脏,肝脏内有许多酶,可使各种激素转化为活性很低,甚至没有活性的物质,最后随尿液排出,这是激素失活的重要地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