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2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
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右图是血清对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
从该图提供的信息不能获得的正确结论有
A.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
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
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
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
2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个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丝的出现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20.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
19.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A.酒精+O2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 O2 →CO2,线粒体基质
C.[H]+ O2 →H2O, 线粒体内膜
D.H2O→ [H]+ O2, 类囊体膜
18.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CO2的部位可能是
A.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 D.细胞液
17.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通过 [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的ATP
16.在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自变量和因变量 B.无关变量和因变量
C.无关变量和自变量 D.因变量和自变量
15.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B.降低了底物分子的活化能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中的活化能 D.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自由能
14.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