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常见途径,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有的细胞受到化学致癌因子的作用变成癌细胞,这些细胞主要特征的是
A.无限增殖,形态改变 B.核增大,染色加深
C.膜透性改变,运输功能降低 D.酶活性降低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2.发菜与酵母菌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细胞没有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核膜 D.核糖体
1.地球上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是
A.细胞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壁
19.(20分)Ⅰ.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
(2)图中[8]示意的是 。
(3)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4)若[8]的碱基序列为AATCGTACTTTA,则以[8]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碱基序列为: ;以该mRNA为模板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 。(密码子:AAU 天冬氨酸、ACU一苏氨酸、CGU一精氨酸、GCA一丙氨酸、UUA一亮氨酸、UGA一终止)
18、(18分)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锈病杂交,F1代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四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遗传符合 定律,F1的基因型是 ,它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是 ,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⑵F2代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 ,F2代毛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⑶F2中要获得PP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 株。
⑷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 。
⑸选F2中光颖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的比例是 。
17.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
黄绿叶 |
浓绿叶 |
黄叶 |
淡绿叶 |
基因型 |
G_Y_ (G和Y同时存在) |
G_yy (G存在,Y不存在) |
ggY_ (G不存在,Y存在) |
ggyy (G、Y均不存在) |
请回答:
(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F1 将出现4种表现型。
(2)现以浓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则F1 只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在黄绿叶茶树与浓绿叶茶树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4)茶树的叶片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圆形(RR)、椭圆形(Rr)和长形(rr)三类。茶树的叶形、叶色等性状会影响茶叶的制作与品质。能否利用茶树甲(圆形、浓绿叶)、乙(长形、黄叶)两个杂合体为亲本,培育出椭圆形、淡绿叶的茶树?请用遗传图解说明。
15.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 1250J/cm2·a
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16.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右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没有危害农作物
B.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的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C.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食物不足
D.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和B期间发生的
种群间相互作用无关
14.在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l:l 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③
13.已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G)/(T+C)比值为0.4;则其互补链中,(A+G)/(T+C)比值应为
A. 1 B.0.4 C.2.5 D.0.6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