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3.(13分)如图表示以DNA为模扳转录RNA的过程图解。图中4、5表示两种功能不同
的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录过程中,DNA首先在[5] 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将DNA分子中碱基对内的____________断开,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3)然后在[4] ____________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甲链为模板,以[3] ____________为原料,由____________提供能量,按照____________原则,合成出[2] ____________。(4)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通过____________进入到细胞质中,与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52.(8分)荧火虫能发光是因为荧火虫体内可以通过荧光素酶催化的系列反应所产生的现
象。一直以来荧光素酶的惟一来源是从荧火虫腹部提取的。但加利福利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
成功地通过转基因工程实现了将荧光素酶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并在大肠杆菌体内生产
荧光素酶。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基因工程又叫做____________技术。
(2)在此转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
(3)在该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将此目的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需要运载体的帮助。下列所列各项是选取运载体
的时候必须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能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保存 B.具有特定的限制酶切点
C.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基因 D.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5)在转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6)与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51.(12分)如图所示是某家族系谱图。据查I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或
a表示,乙病基因用B或b表示)
(1)控制遗传病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性基因;控制遗传病乙
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性基因
(2)I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I1能产生____________种精子细胞,I1产生的精子细胞中含a的精子细胞占______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I。与I:又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可能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
(5)若Ⅱ。与Ⅱ;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的孩子的几率为____________,生一个只患乙病的男孩的几率为____________;
(6)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疾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50.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
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
C.两者都变化 I).两者都不变
选择题答题栏
第Ⅱ卷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40分)
49.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48.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DNA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必然改变
C.基因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7.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A.33 ll B.36 12 C.12 36 D.11 36
46.现将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磷酸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代细胞,然后将G代细胞移到含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1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圆心后,得到结果如图,G0、G1、G2三代离心后的试管依次应为
A.T、n、Ⅲ B. Ⅱ、Ⅲ、Ⅲ
C.I、Ⅱ、Ⅳ D. Ⅱ、I、Ⅲ
4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如何移向细胞两极
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组合
B.通常所有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所有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
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44.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lYYRR;1YYrr;lYyRR;lYyrr;2YYRr;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vRr×YyRr I).Yyrr×YyRr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