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2)插条若没有生出不定根,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
(3)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__▲__。
(4)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__▲__。
南京市2009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
(1)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2)实验:①将插条分别甩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3)记录: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性,即__▲__。
40.(6分)萘乙酸(NAA)是科学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和筛选的在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与生长素相似的物质,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9.(6分)下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填数字序号)等。
(2)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克。
(3)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__▲___。
(4)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__▲___型。
38.(6分)研究与“遗传物质”、 “生物进化”及“人体稳态”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1)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2P、35S标记的分别是噬菌体的__▲__,通过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
(2)下图是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物种A进化为物种B、C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和地理隔离;甲岛上的物种B迁到乙岛后,不与物种C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B与C之间形成了__▲__。
(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例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__▲__等的分泌量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
37.(6分)左下图是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右下图是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条。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是__▲___。
(2)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示意图A、B、C中,
与曲线图c-d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
(3)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B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组成为__▲__;若该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则产生基因型为YyRr个体的概率是__▲__。
36.(6分)根据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图回答:
(1)图甲中①过程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
(2)[H]在图乙中的____▲___处被利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于乙图中的___▲___处。(填字母)
(3)由图丙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生态因子有___▲__;在图中的a点时,突然停止光照,细胞中C5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变量(自变量) |
反应变量(因变量) |
①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是否通入氧气 |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 |
② |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
淀粉、蔗糖 |
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
③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温度(60℃热水、沸水、冰块) |
加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
④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0.3g/mL的蔗糖溶液 |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⑤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