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大胆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有: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
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电压计的导线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适当的刺激,已知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一致,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② B.②→③→②→①→②
C.③→②→①→③→② D.③→②→①→②→③
1.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3.某些制糖厂用淀粉做原料进行工业制糖。其技术基本要求是:调节温度来影响淀粉酶的活性。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一定量的淀粉酶在催化足够量的淀粉水解时温度对麦芽糖产量的影响,图中的积累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总量。下面关于X、Y、Z三点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A.X点代表Ta 、Y点代表Tb B.X点代表Ta 、Z点代表Tc
C.Y点代表Tb、Z点代表Tc D.X点代表Tb、Y点代表Tc
21.如图表示细胞周期的某一时期中,(a) 染色体、(b) DNA、
(c)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下列针对该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正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在该时期不能观察到赤道板、细胞板等结构
C.处在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该时期正在发生细胞缢裂,或者形成细胞壁
22.图5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20.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mL3%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2mL3%蔗糖溶液 |
- |
- |
- |
+ |
+ |
+ |
1mL2%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反应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2mL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
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A、本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是淀粉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可溶性还原糖
B、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和温度
C、本实验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结果的检测
D、本实验中淀粉酶的活性在60℃最高
19.右图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7℃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pH不变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18.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
核模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 |
甲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乙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丙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丁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问:甲、乙、丙、丁4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
A.乳酸菌、蛔虫、水稻、衣藻 B.硝化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C.乳酸菌、蓝藻、蛔虫、水稻 D.蓝藻、蛔虫、水稻、衣藻
17.下列生物中均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病毒 ②青霉 ③细菌 ④草履虫 ⑤蓝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①②⑥ B.③⑤ C. ②④⑦⑧ D.②④⑥⑦⑧
16.下列化合物均含N元素的一组是
A.血红蛋白和核酸 B.纤维素和核苷酸 C.葡萄糖和脂肪酸 D.乳糖和淀粉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