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纤维素酶能够分解……………………………………………………………( )
A.纤维素的微生物 B.淀粉的微生物 C.纤维素 D.淀粉
4.下列材料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 )
A.杨树 B.小麦 C.玉米 D.棉花
3.本实验关于选择培养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
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
1.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
A.牛肉片 B.鱼片 C.滤纸条 D.塑料条
13.(9分)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确定细菌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的类别。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有抗性基因的质粒可用做运载体。
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水、恒温箱
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预期:
12.(7分)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 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人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 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 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 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都保留下来,都具有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普通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物质有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加人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实验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最好在细菌生长的哪一个时期接种?
(2)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胞出现 的结果。根据现代进化理论,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 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 。
(3)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11.(10分)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同答:
①将题中的空处填充完整: 培养基和 培养基。
②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的类型属于 培养基。
③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 。
④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 。
⑤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 。
⑥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 。
10.某种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开始接种时为3个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培养5个小时后,问此时有多少细胞?
A.15 B.48 C.1024 D.3072
9.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是
A.高压使细菌DNA变性 B.高压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
C.高温烫死细菌 D.高温使细菌DNA变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