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52.下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并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
A.大于100只 B.等于100只 C.小于100只 D.约为75只
(3)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
(4)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1.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只是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 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作用。
⑵. 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
⑶. 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从惨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明白()道理。
⑷.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此生演替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的样子?
A 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科学规律办事
B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
C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D此生演替在其后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50.
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 。
49.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
、 。
48.右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A)和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B)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 、 和 发展的时期,第40年开始进入 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性。
(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3)若该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10-20(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 。
47.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表示变化趋势)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⑴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判断的依据是 。
⑵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是主要原因是 ,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都明显下降,主要的原因是 。
⑶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 。
46.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 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4)如果按照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排列,(3)的顺序是
45.下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特性_______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 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闰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 ____和_______ ____。 (4)当我们迁人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 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 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量,使鼠群的__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 ____ 。
44.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
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_________ 。 (2)图中I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4)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 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 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_ __________ _____。 (5)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 ____。 (6)当我们迁入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 一回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
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量,使鼠群的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_____曲线。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