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3767  193775  193781  193785  193791  193793  193797  193803  193805  193811  193817  193821  193823  193827  193833  193835  193841  193845  193847  193851  193853  193857  193859  193861  193862  193863  193865  193866  193867  193869  193871  193875  193877  193881  193883  193887  193893  193895  193901  193905  193907  193911  193917  193923  193925  193931  193935  193937  193943  193947  193953  193961  447348 

1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专性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试题详情

11.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演替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试题详情

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六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试题详情

9.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试题详情

8.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年龄(岁)

(百万)

(百万)
≥70
1.9
17.8
60-69
2.7
15.4
50-59
3.8
21.6
40-49
6.5
38.4
30-39
9.7
39.6
20-29
13.8
36.2
10-19
17.4
37.6
0-9
29.7
30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试题详情

7.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专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主。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

A.竞争、捕食    B.捕食、竞争    C.都是捕食    D.捕食、寄生

试题详情

6.草本植物在土壤阶段出现的阶段是(  )

A.地衣阶段以后  B.灌木阶段以后  C.苔藓阶段以后  D.森林阶段以后

试题详情

5.下图表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  )

 

试题详情

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

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

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试题详情

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