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3773  193781  193787  193791  193797  193799  193803  193809  193811  193817  193823  193827  193829  193833  193839  193841  193847  193851  193853  193857  193859  193863  193865  193867  193868  193869  193871  193872  193873  193875  193877  193881  193883  193887  193889  193893  193899  193901  193907  193911  193913  193917  193923  193929  193931  193937  193941  193943  193949  193953  193959  193967  447348 

30.下面A图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作答:

(1)如设种群Q1、Q2个体数分别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分别为W1、W2,那么,N1·W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Q1中的b1和d1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

(4)若P和Q1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 J/(cm2·a)和72 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 J/(cm2·a)和24 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1的效率为________。

答案:(1)W1·N1>W2·N2

(2)P的b+c+d+e

(3)未被Q2利用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4)15%

试题详情

29.下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解者为__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但是分级利用并不是级数越多越好,因为________有限。

(4)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请举出一例现象。

答案:(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开始 (2)食用菌、蚯蚓 (3)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总能量(4)农村燃烧秸秆和柴草的热能利用效率低;使秸秆不能作有机肥料还田,土壤的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物质循环遭到破坏,以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不能迅速提高;导致滥伐林木、乱铲草皮,植被受到严重损毁,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大气,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等。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土壤沙漠化。

试题详情

28.199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答案:化能自养型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答案:①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②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③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答案:①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或多样性的认识;②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③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

试题详情

27.下面是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若生产者有5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44 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2 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mg。

答案:①A D E ②能量流动 200 ③64

(2)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________。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海星、荔枝螺、海葵 海星和荔枝螺 ②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迁移应用

试题详情

26.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蟾蜍和蛇等6种动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①猫头鹰捕食蛇、鼠、鸟;②昆虫、鸟及鼠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③蟾蜍和鸟捕食昆虫;④蛇吞食蟾蜍和鼠。

请回答:

 

(1)画出该生态系统简图,以表示食物网中各生物间的关系。

(2)此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占有2个或2个以上的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4)若能量转化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

(5)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_______。

(6)由于某种原因,昆虫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说明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图

(2)5 (3)鸟、蛇、猫头鹰 (4)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5)草

(6)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着其他食物链传递至猫头鹰所在的营养级

试题详情

25.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使相邻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达到100%

D.在生态系统中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群,可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答案:C

试题详情

24.现测定上述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分别检验1、2、3、4四个不同样本内该重金属的含量(×10-6)依次为0.02,0.01,0.2,5,则4应该是以下四个样本中的( )

A.土壤                 B.草

C.鼠                D.猫头鹰

答案:D

试题详情

23.消费者营养级增高,可利用的总能量( )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答案:B

试题详情

22.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是图中的______,由此可看出,分解者的同化作用的方式是______型( )

A.R       B.NU         C.NU+FU    D.R+NU+FU

E.自养型    F.异养型         G.需氧型    H.厌氧型

答案:C F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