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3996  194004  194010  194014  194020  194022  194026  194032  194034  194040  194046  194050  194052  194056  194062  194064  194070  194074  194076  194080  194082  194086  194088  194090  194091  194092  194094  194095  194096  194098  194100  194104  194106  194110  194112  194116  194122  194124  194130  194134  194136  194140  194146  194152  194154  194160  194164  194166  194172  194176  194182  194190  447348 

9.有一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中CO2释放量。A图曲线表示:分别在15℃和30℃条件下测定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每小时CO2吸收量;B图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时每小时CO2的释放量。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为8000勒克斯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度在30℃和15℃下分别为    ;光照强度相同,温度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是因为受光合作用     过程限制。

(2)离体线粒体在温度为15℃和30℃时呼吸作用强度分别为       

(3)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与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动基本一致,在30℃条件下的叶肉细胞既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的光照强度为       勒克斯,此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正好用于          

(4)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同在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性一致,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000勒克斯时,光照10h,然后转入无光条件下,温度也为30℃时,10g叶肉组织一昼夜能积累葡萄糖    ,比较其它条件不变,黑暗条件下温度下降为15℃积累的葡萄糖,说明            温度条件下有更利于植物生长。

试题详情

8.如右图所示,用水培法栽培某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要使该植物正常生长,需向水中添加哪些物质?

                      

(2)若给水中持续加入大量NaNO3,则会出现何种后果?

                      

(3)若持续加入适量的NaNO3,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叶片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4)将该植物水平放置一周后会有何变化?                 

其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在太空舱中呢?                          

(5)如右上图所示,将叶片X暴露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O2中数小时,然后将叶片Ⅰ、Ⅱ和组织Ⅲ、Ⅳ分别切下来,可以预期会在何种组织中测出放射性标记的有机物?  

A.只有叶片Ⅰ           B.只有叶Ⅰ和Ⅱ

C.只有Ⅲ和Ⅳ两部分        D.Ⅰ、Ⅱ、Ⅲ和Ⅳ的所有组织中

(6)若要使该植物有最大的净生产量,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① 长日照,短黑暗         ②长黑暗,短光照       ③恒温25℃

④白昼25℃,夜间15℃       ⑤白昼15℃,夜间25℃

(7)1939年希尔(R·Hill)将分离出的叶绿体加到草酸铁溶液中,经过光照以后放出O2,同时草酸铁被还原成草酸亚铁盐:

4Fe3++2H2O4Fe2++4H++O2

请问,希尔实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若在光合作用中,H+有何作用?

                                    

试题详情

7.某地区的一种植物,已知它的叶绿素合成受光、温度、Mg2+的影响,但不了解其叶绿素合成是否与某元素X有关。请你用下列材料和用品设计实验的步骤,探究元素X是否是该植物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预测可能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叶绿素合成正常的该种植物若干,培养瓶若干,普通植物完全营养液(不含有X元素),蒸馏水,含X元素的溶液(不含其它元素)

方法步骤:(8分)

①取培养瓶                

                                                                                                                                 

③取                      的该植物培养在上述培养瓶中。

④将上述装置置于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

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4分)

第一种结果及结论:                                                                                                               

第二种结果及结论:                                                                                                                   

实验中若甲同学和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与步骤均相同且正确,但结果不一致,请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2分)

                                                               

试题详情

6.豌豆是闭花传粉植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能进行自花传粉。现在,实验田里种有一些同一品种的豌豆植株,即将开花。下面的实验方案就是利用豌豆这种材料来证明,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的生长素。请将以下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1)器材和药品:纸袋、标牌、镊子、毛笔、烧杯、剪刀、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等。

(2)实验步骤:

选材与分组:选择一批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               的豌豆花,分为3组,然后挂上标牌记着A、B、C。

实验处理:

A组:不作任何处理。

B组:                              

C组:                              

(3)结果预测:3组豌豆生长一段时间后,实验的结果可能是:

A组:结出有种子的豆荚果实。

B组:                             

C组:                             

(4)有人认为,上述实验结果可能是因为生长素对花的损伤有修复作用,为了排除实验中损伤这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最好能再增加一组实验,处理如下:

结果应是:

试题详情

5.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②根据        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④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试题详情

4.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Ⅰ型患者治疗时需要胰岛素,过去主要是从动物中得到。1978年,美国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合成人类胰岛素。合成过程如示意图所示,请回答:(题中[ ]内填图中番号)

(1)人类胰岛素的合成是在图中[ ]处进行的,决定人类胰岛素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信使RNA是以                   为模板转录而成的。

(2)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合成人类胰岛素,这是因为                      

(3)人类胰岛素基因在人体细胞内和细菌细胞内都能控制合成同样的胰岛素,这是因为                                    

(4)人类胰岛素是由2条肽链构成的,在其合成过程中产生了49个H2O分子,决定其胰岛素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至少含有       个碱基。

(5)大多数生物细胞内④除发生图中的代谢外,还可通过     作用,进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含氮代谢终产物。

试题详情

3.捕获太阳能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植物呼吸作用之后,剩余下来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叫净初级生产力。下表反映地球上绿色植物捕获太阳能的情况。(单位kJ/m2·日)

 
能量输入
能量丢失
百分率
总太阳能
21000
 
100
植物色素不吸收
 
11676
-55.8
植物色素吸收
9324
 
44.2
植物表面反射
 
777
-3.7
非活性吸收
 
924
-4.4
光合作用的有效能
7623
 
36.1
碳水化合物中的能量不稳定状态
 
6858.6
-32.5
总初级生产力
764.4
 
3.6
呼吸作用(R)
 
256.2
-1.2
净初级生产力
508.2
 
2.4

上表说明,地球上流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仅仅为总太阳能的     %。能被各种动物、人类和各种微生物所利用的能量仅为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太阳能都不能流入生物系中。

试题详情

2.为了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家通过长期大量实验获得一系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绘成下列曲线:

曲线①:光线极弱,CO2很少

曲线②:全光照的1/25,CO2浓度为0.03%

曲线③:全光照的1/20,CO2浓度为0.1%

曲线④: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试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强度,无论在哪种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下,都有一个         

(2)在一定的温度和CO2浓度下,          越大,相对光合强度越大。

(3)不论光照强度、CO2浓度如何变化,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都下降,其原因是                                  

(4)上述曲线表明温室栽培蔬菜在光照、温度条件适宜时提高蔬菜产量可采取的措施及理由是                                 

(5)科学家研究表明,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试举一例说明其理由。

                                    

试题详情

1.植物根系对外界环境中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即使同一种盐类,植物对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收量也可能不相同。如果吸收同一种盐类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该盐类称之为生理酸性盐;如果吸收同一种盐类中的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该盐类称之为生理碱性盐。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验证植物根系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1)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完好的小麦种子若干粒;②0.01mg/mL(NH4)2SO4(生理酸性盐);③0.01mg/mL NaNO3(生理碱性盐);④蒸馏水;⑤精密pH试纸;⑥移液管、广口瓶(200mL)

(2)实验步

①材料准备:在实验前培养出发育良好具完善根系的小麦植株若干。

②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2个广口瓶,分别编1号和2号。

第二步:用移液管分别向2个广口瓶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NH4)2SO4溶液(1号瓶)、NaNO3溶液(2号瓶)。

第三步:取二株根系发育完善,大小及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放在2个广口瓶中并固定好,置于适宜的相同的环境条件中培养。

第四步: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植物,测定1号瓶和2号瓶内的pH值。

实验结果:1号瓶pH值下降。2号瓶pH值上升。

结论:1号瓶中植物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2号瓶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植物根系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指出上述实验中两点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阐述其理由。

试题详情

3.有人将植物叶片捣碎后过滤叶汁,置于容器中作为培养液,然后从池塘中取出池泥和池塘水(含有4种生物)一齐放入装有叶汁的容器中,在黑暗处培养并保持容器内的空气流通。在以后的10天中,每天从容器内取出4种生物的样品测定其数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那么,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Ⅰ是一种绿藻

B.4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的能量流动关系是Ⅰ→Ⅱ→Ⅲ→Ⅳ

C.4种生物都是需氧型生物

D.由于缺乏能量的补充,容器内的生物因能量的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